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商务部要求各地超市 开设“卖难”蔬菜专柜

网友投稿  2011-04-27  互联网

本报讯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昨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当前菜价问题时表示,打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真正把终端的农产品价格带来的好处落实到农民的身上,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据悉,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好蔬菜市场稳定。


回应 商务部回应“菜贱伤农”


针对部分地区近期出现大宗蔬菜滞销和菜价持续滑坡的现象,傅自应表示,北京城里的菜价没有太大波动,而有些产菜区的菜价确实下降得比较快。但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规律越来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敢于面对、善于面对。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国家财政收入,希望大家对中国政府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商务部和农业部门将办好农商结合和协调,要给农民传递好信息,打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真正把终端的农产品价格带来的好处落实到农民的身上,这是关键所在,也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措施 超市将设“卖难”蔬菜专柜


商务部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召开产销对接会,直接采购“卖难”蔬菜。“农超对接”试点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采购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并在超市门店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柜,支持销售“卖难”蔬菜。农产品综合试点地区的大型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购销“卖难”蔬菜。“双百市场工程”等财政资金支持的大型批发市场,要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减免“卖难”蔬菜场地费。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临时收储一批“卖难”蔬菜。


通知指出,要发挥商务部“商务预报”“村商网”等网上产销对接平台的作用。出现蔬菜“卖难”的地区,要细化监测品种和范围,建立主要“卖难”品种的交易量、批发价格日监测制度,强化对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強时组织农业合作社和种植户,通过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发布蔬菜“卖难”信息。销区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发布需求信息,组织流通企业开展网上对接撮合。


蔬菜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通知还要求,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突出蔬菜流通设施的公益性,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会同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鼓励开展“农社合作”,在注重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社区、街道直销蔬菜;研究在城市特定区域和时段,设立免摊位费的“周末市场”。


观点 菜价频繁大幅异动暴露多重缺位


蔬菜等农产品近年来不断上演的“过山车”行情,日益引发群众对“菜篮子”的担忧,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引导和市场预判方面的多重缺位。


从此次菜价急跌事件来看,尽管有着南北蔬菜集中上市、供需短期失衡等种种特殊的原因,但一些地区口口声声建设的产销对接、议价能力等保护菜农“防火墙”的脆弱不堪,尽显无疑。不仅如此,面对近年来基础性食品价格异常波动轮番上演,有关方面几乎都未能在异动之前出台调控措施。不少地方仍然热衷于使用开辟“绿色通道”免收车辆通行费、搭建过渡性临时市场、乃至号召购买“爱心蔬菜”等简单化、临时化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有意无意地躲避了长期监管、组织和引导的责任。


农产品价格一再大幅波动,让农民和居民都伤透了脑筋,更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针对当前菜价的极端性情况,人们想问的是:中间环节层层盘剥,蔬菜生产和销售两端价格失衡能否真正重视解决?产销对接何时真正落到实处?摊位租赁费用为何一涨再涨?菜农议价能力的弱势谁来帮扶?农业保险为何举步维艰?


大规模救急、临时性方法,无助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避免不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及时负起责任,认真研究,从建立长效机制出发,统筹资源,去除推动菜价两头失衡的人为因素,采取扶持增强菜农议价能力、降低流通运输成本、建立公益性菜市场等多种手段,让老百姓“菜篮子”真正无忧。



http://farm.00-net.com/news/4/2011-04-27/10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