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聚焦“旱麦”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2-10  互联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9日再推十措施稳定粮食生产

  早报记者 李跃群

  北方旱灾,“旱”动中国,抗旱已被决策层提高到“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高度。

  2月9日,兔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即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大旱背景下的粮食生产。在

  近期已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此番会议再度推出10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包括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的补贴范围、中央财政预安排12亿元补贴资金购置农机用于抗旱,以及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以期“保持今年粮食稳定增产,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而在虎年最后一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关注的重点同样是“大旱”与“粮食生产”。彼时,“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字眼并未出现在会后发布的公告中,但也正是在1月26日召开的这次常务会议上,被外界称作“国八条”的楼市调控重拳横空出世。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冬小麦主产区旱灾的加剧,加大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而食品价格历来是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罪魁”。国务院对“大旱”和房价严阵以待的姿势,或可部分解释央行9日起再度加息的举动。

  头等大事:稳定物价

  岁末年初,“关注旱情”是胡锦涛、温家宝慰问考察的关键词。

  胡锦涛从虎年腊月二十九开始到河北保定市及下属的易县、顺平县考察,而温家宝先是到安徽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山东的嘉祥县和曲阜市。此次胡锦涛与温家宝春节慰问地区均位于旱灾发生地。

  虎年腊月三十,温家宝在曲阜市农田里指出,“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实现这个目标,粮食是基础。如果因干旱而粮食减产,无疑是雪上加霜。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有降雨尚难预料,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千方百计抗旱夺丰收。”

  在兔年的首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将冬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列为保障粮食稳定增长的第一大难题。会议称,“今后一段时期,华北、黄淮地区降水仍比常年同期偏少,主要江河来水总体将继续偏枯。”其他困难则包括种粮成本上升、粮食生产出现松懈。

  市场应声而动。

  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主力合约收盘大涨7.02%,突破3000元/吨关口,创出历史新高。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亦延续上涨创历史新高,主力合约收盘于每吨2431元,涨幅2.23%。

  夏粮减收影响侧重短期

  发端于2010年10月的此次北方干旱与往年的春旱相比,来势汹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月4日,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1%,占八省耕地面积的21.7%。受旱八省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

  据可查资料,北方旱情影响的夏粮在中国粮食年产量占比约20%,实质影响侧重短期。但从全球范围看,包括粮食及大宗商品等价格的全面上升,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及中国正面临的原料、人力、资金成本上升等叠加因素综合发酵,使得通胀正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

  在8日发布的一份少有的特别早期预警全球警示中,联合国粮农组织说,中国有至少五个省份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和山西今年的小麦收成有危险,这些省份合起来共占中国全国小麦产量的约三分之二。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小麦产区的缺水很可能是造成中国面粉零售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之一在截至1月份的两个月中,面粉零售价格上涨了8%,较去年同期上涨16%。

  “尽管到目前为止,冬季旱情尚未影响到冬麦生产力,但如果春季继续干旱,或者2月气温低于正常水平,则作物形势可能非常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称。

  联合国粮农组织上述警告一出,芝加哥小麦期价8日攀升至2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前,包括美国厂商在内的全球小麦生产商都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今年进口小麦的可能性。此时正值俄罗斯在遭遇了森林大火之后实施了小麦出口禁令,而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商则遭遇了数周的暴雨。与此同时,有关北非小麦生产和政局动荡的接连不断的消息一直吸引着市场的注意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及消费国,粮食储备几十年来足以自足,一旦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将会对国际粮价产生巨大影响。

  《纽约时报》分析,近几个月已不断上涨的粮价,被认为是埃及等一些国家发生抗议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如开始进口粮食,将对主要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造成冲击。

  上周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截至2010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在经历连续七个月上涨后,创下历史新高。

  学者的不以为然

  “如果干旱持续至2月上旬,今年中国小麦减产大致在100万吨到200万吨,与中国每年过亿吨的小麦产量相比,这一减产幅度影响不大。”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说。

  马文峰同时指出,如果到了谷雨(4月20日)北方仍未能出现有效降雨,减产幅度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此时中国的粮食安全系数会有明显的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今年旱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否减产关键看小麦春天生长时,抗旱措施是否到位,以及能否迎来有效降雨。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错,那么今年增产都是有可能的。”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中国北方同样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今年的旱情是否比当时更严重?现在做判断还为时尚早。而且即使2009年,由于抗灾措施到位,国内粮价并未像国际粮价那样大幅波动。”李国祥说。

  李国祥称,河南在上次旱灾严重的时候说百年不遇,这次大旱又说是北方地区五十年不遇,“是否真的是一百年才有概率出现一次,或者五十年出现一次,我觉得还是有待探讨的。”

  抗旱不会导致柴油荒

  学者不以为然,国企则不敢松懈。

  中国石油(11.44,-0.02,-0.17%)天然气集团公司4日在其网站称,公司计划将第一季度原油加工量较上年同期提13.3%,并进口60万吨柴油用于抗旱。中国石油称,计划第一季度加工3750万吨原油。中国石油上周还称,计划今年向旱情严重的六个省区增加24%的天然气供应,总供气量达到223亿立方米。

  息旺能源分析师储节旺昨日称,“抗旱用的抽水机是柴油驱动的,因此会拉升柴油需求,但由于比重较小,所以抗旱新增的柴油消费不会是大幅增加。未来抗旱基本不太可能导致新的柴油荒。”

  对于中国石油加大原油加工量以及柴油进口量,储节旺认为并不完全是抗旱的因素,“还有国际油价方面的考虑。毕竟前一阵布伦特都突破百元了,如果未来国际原油趋势还会上行,那么趁现在还不是太高时进行应对是必要的。”

  中石油内部人士9日也表示,三个月60万吨的柴油进口量不是中国石油进口柴油的历史纪录,“在2004年国内柴油荒严重的时候,进口量较此更高。抗旱对柴油到底有怎样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

  根据息旺能源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9日,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已经达到了9.25%,远高于4%的调价红线。

  “具体什么时候上调成品油价不确定因素很多。但肯定不会是抗旱因素。”储节旺称,“因为油价高上去之后,国家可以对旱区农用机械进行补贴,这不是更有效吗?真正的影响因素是国际油价的涨幅,与国内的通胀压力。”

  “既然制定了规则,就应该执行,不能因为通胀压力大了,就不运行了。”储节旺说。



http://farm.00-net.com/news/4/2011-02-10/10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