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的安全,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大事。继本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后,昨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六项措施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务院常务会议一个月内两度出台农业政策,这充分表明了决策层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坚定决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六项政策措施。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当前价格上涨压力中的突出因素正引起高层重视。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蔬菜储备制度,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专家指出,此举将有利于平抑鲜菜价格的波动对CPI的影响,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3.3%,环比上升0.4%,达到年内高点。从具体构成来看,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主要是猪肉)、鲜菜价格上涨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
尽管7月份CPI的小幅上升主要是受短期因素的扰动,其变动幅度并没有超出社会预期,但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这两个短期因素很可能会在三季度继续推动CPI上行。
目前来看,猪肉价格虽然已经出现明显涨幅,但其价格水平相对于历史水平仍属温和,生猪养殖商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因此政府可能不会很快启动对猪肉价格的调控措施。考虑到未来两月是猪肉的消费旺季,猪肉价格仍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蔬菜价格则过多地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目前还难以预料。过去一个月,受多省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止跌回升,鲜菜价格环比上涨4.3%。其中,与6月中旬相比,8月2日—8日主要大中城市大蒜平均批发价格涨幅更是高达46.4%。
秋粮的收成对未来通胀形势影响重大。虽然发改委强调,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 18%的安全线水平,因此我国有能力做到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但目前出于对国内秋粮减产的预测,加之国际市场因素,目前市场对粮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正在蔓延。
初步统计,全国秋粮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00多万亩,但考虑到受年初普遍低温、夏粮和早稻收获时间推迟等影响,各地秋粮播种普遍推迟,下半年气候情况还不确定,加上农民改种单产相对低一些的早熟品种,可能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占全年粮食产量2/3左右的秋粮生产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秋粮大幅减产,那么CPI届时将受到重压。
不过,未来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首先,在前期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当前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总体下跌态势,PPI传导至CPI的压力将显著减轻。其次,考虑到去年同期因素,未来几月翘尾因素将减弱,这将有利于CPI涨幅在现有水平上保持温和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