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通菜园到餐桌的“高速路”

网友投稿  2019-04-30  互联网

    图为检验员在对蔬菜进行检测化验。资料图

    编者按:农产品的集散和物流体系是连接农业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重要通道,也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绿色的重要环节。在有中国“蔬菜硅谷”之称的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多年来着重农产品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冷链配套等方面的建设,为蔬菜类农产品快速安全走上消费者餐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报记者蒋欣然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今,中国人对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新鲜美味似乎都触手可及。

    在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每天凌晨两点就开始了蔬菜交易。“晚上在农户的菜园里,早上就可到北京百姓的餐桌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寿光蔬菜的“速达”愿望变成现实,更让这里成为一个“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市场。

    20年的发展,曾经的街边蔬菜批发市场“摇身一变”成为日交易量近万吨,日交易额超3000万元的现代化物流园区,辐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北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成绩“跃然纸上”,可其中的独到之处却鲜为人知。

    近日,记者赴山东寿光,踏夜色,伴星光,探寻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买卖全国”的奥秘。

    电子结算让交易快速又安全

    每天凌晨两点到五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里已是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货车、农用三轮车和小卡车进进出出,交易大厅中人来人往。

    记者采访发现,和一般的物流园不同,寿光的物流园在每个蔬菜交易大厅门口都设置了一道关卡。商户们在结束交易运货出门时,都要经过这道关卡。门口的地磅连接着关卡的电子屏,货物通过,电子屏上自动显示菜商所拉农产品的重量和所对应的金额,菜商只需拿出一张印有物流园图案的中国农业银行IC卡,刷卡完成支付后方可离开。

    “你可别小看这张卡,我们商户十多年坚守物流园,这一卡通可得占‘首功’。蔬菜这个行当跟别的行当不一样,赊账、抹零的人特别多。”园区“金牌商户”、寿光市小纪果蔬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纪振男边对照出货单,边向记者介绍说,他之前在别的物流园发过货,干了三个月才收回来几千块钱货款,可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十多来年都是“一卡刷钱,一车走货”,每个客户结算完成,都会出一张单子,扫上面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交易双方的信息,买卖双方都有保障,让生意做到省心省力。“我从1998年就来寿光卖菜,走南闯北,全国各地的物流园跑了个遍,还是这种结算方式最好。”

    “一卡通的使用规范了物流园区的金融秩序,提高了商户资金转账和资金管理的效率,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服务,促进了物流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并可对客户的交易、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园区负责人贾士杰向记者介绍说,商户们在用IC卡交易时,通过网络与物流园的电子结算中心相连,即时交易,即时结算,“不使用现金既大大缩短了支付的时间,也保障了交易的安全。”而且,物流园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推出的电子实时结算系统同时实现了结算、金融、信贷、收税、收费等一体化管理。

    食品检测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和一般上班族“朝九晚五”不同,物流园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检验员何晓洁每天凌晨两点半就上班了。这份“倒时差”的工作,她已经干了四年。何晓洁常笑称,自己的工作就是物流园食品安全的“守门人”。“每天所有进入物流园的蔬菜都要分批次进行抽检,结果要准,速度还要快,一旦不能按时出具检测报告,菜商交易受影响,损失可不得了。和安全打交道的工作可是一点也马虎不得。”何晓洁接受采访时,手上削黄瓜片取样的动作都未曾停过。“像桌子上堆着的都是待检的样品,我们8个检验员每天早晨就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样品,多的时候一天要出300多份检测报告,卖家拿着报告,来买菜的客商也看着放心,菜也容易卖的快。”

    据了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寿光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物流园的客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的无公害检测到如今的有机食品检测,项目越来越细,技术难度越来越高。

    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检测效率,物流园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耗资千万元从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引进了多种大型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目前,液相色谱室、气相色谱室等30多个工作室,80余台先进的检测仪器,能做到对园区内的农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政府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问题非常重视,是作为重点工作在抓。”检测中心负责人张鹏介绍,中心每天对园区内交易的农产品进行例行检测、监督抽检和日常检查,并配合农业农村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开展监测工作科学研究。现在,检测中心开展的蔬菜农药残留检验,可检测叶菜类、果菜类、豆菜类、瓜菜类、根菜类等5大类近30个品种,能够承担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20多种农药残留项目的检验分析。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园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并激励商户自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园区对新入驻商户的蔬菜进行每日检验检测,对于“金牌商户”施行免检政策。如发现有不合格农产品,要进行2到3次复检,若是复检还不合格,则会向销售商户下发停止销售通知书,并第一时间上报市场管理所。

    冷链配套让新鲜蔬菜走上餐桌

    中午,随着最后一批圆椒装箱运走,物流园1号冷库外暂时恢复了宁静。负责人齐文军说,这一车30多吨圆椒是要卖到海南去的。货车跑海南要耗时40多个小时。过去,圆椒到当地市场后,因运输环节时间过长而影响品相,价格也相应得有所下调。现在经过专业冷库预冷、包装,保持蔬菜休眠,圆椒的品相能几十个小时不变样,1斤至少能多卖两三毛钱。

    走进物流园的1号冷库,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冷库的墙体、天棚、地面都铺设了导热性低的材料,作为绝热层以阻止外界热流浸入库内,增加热负荷。齐文军介绍说,另外,为防止室外水蒸气往绝热层渗透,在绝热层的高温侧还铺设了渗透阻大的材料作为隔气层。“这个占地900平方米的冷库常年保持在2-6摄氏度,我们的工人干活儿要穿着特制的防护服、厚棉袄,所以每一份的新鲜都来之不易啊!”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是一条完整的链条,涉及众多参与方,冷链的全过程包括种植、加工、储藏保鲜、预冷、运输、销售等。“单一发展任何一个环节的制冷,都不能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只有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入手,才能体现冷链物流的价值,也才能保证园区创造更大的增值空间。”齐文军说,从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的构成来看,农产品产值的70%以上是通过产后储运、保鲜、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2010年,物流园配备了降温区,包括制冰厂和冷库,为广大客户提供蔬菜降温保鲜服务。其中冷库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用于为蔬菜商户提供贮菜、打冷的统一服务。

    像茄果类,物流园会采用提前预冷、放冰瓶等方式;而叶菜类,物流园则会用防碎冰的方式加以保鲜。“做好冷链各环节无缝衔接,商户的菜能卖出远距离、高价格,才能从根本上以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菜贱伤农’问题,也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的蔬菜。”齐文军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30/9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