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间四月天 信阳品毛尖

网友投稿  2019-04-26  互联网

    信阳贵为“中国毛尖之都”,茶之缘悠远,茶之蕴丰厚,茶之路坚定。进入新时代,信阳市委、市政府力推茶旅融合,茶产业焕发新活力。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在即,本版从信阳毛尖的发展历程、生态禀赋、品牌价值、产业富民、茶旅融合等多个角度,说优势、展成果、瞻前景,喜迎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的到来。

    1

    一份缘名茶之缘传千年

    缘分难得,若非天时地利人和,恐求之不得。信阳与毛尖有缘,在一场历时千年的缘分中,彼此成就,与日俱新,越系愈深。

    信阳有茶,信阳人爱茶,信阳决策者重茶。茶之于信阳,意义非凡。正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日前在信阳调研时所言,“茶产业是信阳的支柱产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做精做优茶品质、做大做强茶产业、做响做亮茶品牌,以产业振兴支撑乡村振兴。”

    缘起:自然禀赋造就茶乡盛名

    进入4月,浉河港镇郝家冲村的汤金保忙得脚不沾地。炒茶制茶,接待茶客,昼夜连轴转并不稀奇。

    在信阳212.5万亩茶园中,春茶采摘季,如汤金保一样辛勤耕耘,收获满满的茶农不胜枚举。以茶为业,因茶致富,这种优势基于先天的自然禀赋。

    信阳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300年前。1915年,信阳毛尖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喜获金奖,名震海内外。自然的筛选毋庸置疑,所谓“黄金纬度”必有经典名茶,信阳不偏不倚,刚好处在优质绿茶集中的北纬30度附近。1958年,信阳毛尖跃居全国十大名茶之列,1990年,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多年来,在中国名茶第一梯队里,信阳毛尖始终稳占一席,信阳因茶而名,老区由此蝶变。

    缘深:一以贯之铸就茶节品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信阳毛尖,茶叶好是优势,茶业弱则是现实。据浉河港镇老茶人周守军介绍,信阳毛尖虽然质量优良,但茶农商品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生产销售难成规模,摆在信阳毛尖面前的难题,不止一两道。

    不破不立。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隆重开幕,开启茶业发展新纪元;2004年,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式提前到4月28日,以茶文化助推茶经济;2016年,茶节名称再次回归为信阳茶文化节,节俭务实深入人心。

    第27届茶文化节开幕在即,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尚朝阳多次强调,“要围绕茶文化节,进一步完善提升各方面的工作,真正把茶节办成‘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27年坚持不易,几代人勠力同心,用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铸就信阳茶文化节的金字招牌。

    缘守:全力以赴成就毛尖之都

    不是所有的绿茶都叫信阳毛尖,不是所有的毛尖产地都称得上“中国毛尖之都”。信阳当是!

    2017年4月,信阳荣膺“中国毛尖之都”的称号。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谓,恰似一种让人心悦诚服的认可。信阳与毛尖的缘分随之又入新境,被赋上一层牢不可破的色彩。

    没有奇迹,只有累积。如今,茶产业已是信阳的特色支柱产业。统计数据表明,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2.5万亩,茶叶年产值达112.4亿元,有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茶叶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涉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茶产业在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功不可没。

    2

    一杯茶以茶为媒连世界

    春天令人期盼,信阳的春天还多了一份收获,一杯香茗氤氲着诱人的香气,正待客来;信阳的四月还多了一份热闹,一场盛会酝酿着交流的氛围,正待开启。

    搭茶节之台邀四海宾朋

    1992年5月15日,第一届中国信阳茶叶节隆重开幕。其间,洽谈招商引资项目77项,签约57项,投资总金额4.52亿元,其中中外合资项目42个,投资额4.32亿元,贸易成交总金额7.9亿元。而在普通百姓之间,围绕茶叶节组织的茶叶市场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物资交流一条街和农副产品展等展厅,让信阳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茶叶节带来的附加效益。

    2004年,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信阳茶文化节,茶文化节本身也渐渐成为信阳茶产业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2010年,信阳茶文化节更名为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信阳茶文化节更加国际化,进一步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从此,信阳茶文化节成为全国主要产茶区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之一。

    走品牌之路会天下客商

    4月11日,“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出炉,信阳毛尖紧随西湖龙井、普洱茶之后,位列第三,再次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从唐代的朝廷贡品,到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一直致力于多渠道推广茶品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实现公共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强强联合。

    从1992年开始,信阳市持续传播和提升信阳毛尖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商标注册、SC认证工作,“文新”“广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两潭”“贤峰”等15个品牌被河南省工商局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

    2019年3月28日,信阳文新毛尖集团正式成立。文新毛尖集团集中整合信阳茶资源,实现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融合发展,提升信阳毛尖品牌在市场的美誉度、占有率和影响力。

    辟出口之径振国际声威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夺得金奖,从此声名大震。身背金奖的信阳毛尖岂能就此埋没?信阳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辟出口路径,做大做强茶叶出口产业,中豫华都、辰龙、发扬等一批出口型茶企开始崭露头角,有力提高了信阳毛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绿茶出口可观,红茶也开始走出国门。2017年,信阳发扬茶叶有限公司出口红茶达到13.5吨,出口额价值人民币648万元。“我们只是一个小公司,而且只出口红茶,所以出口量不大,但全市的绿茶和红茶出口总量还是非常可观的。”信阳发扬茶叶公司董事长朱发扬如是说。

    目前,信阳市已建立浉河区、商城县和光山县3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以有效保证信阳市出口茶叶的质量品质,以期重振信阳毛尖的国际声威。

    3

    一座城好山好水育好茶

    这是一座山水宜居之城,也是一座生态名茶之城。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依山而居,傍水而生,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南文化,更以一片小小的绿叶,凭借一缕茶香,吸引五湖四海的宾客云集而至。

    这里就是信阳。从茶乡到茶都,这一方山水孕育了佳茗一杯的万种风情,这一座城更因一叶茶名扬四海。

    地利:生态宝地孕育一片神奇树叶

    大自然无疑给了信阳种茶树制好茶最好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湿度和温度等都满足了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极其苛刻的条件。

    43岁的李守权从事茶叶已经23年了,李守权说:“我们老寨山茶叶的优良品质,主要来源于茶园海拔高,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周期长。”

    信阳的产茶区大多分布在海拔300-800米的浅山区。而分布在300-500米的高山多雾层,年云雾日数可达110-160天左右。这是产好茶的必备条件。

    清代茶专家杨凤藻在其《论种茶》一文中说:“中国现在产茶之地,略当赤道北纬二十五度至三十一度,所有佳者产在二十七度与三十一度间”。据此,信阳茶以不可争辩的地理事实成为“所产佳者”的产茶区。

    天时:最美时节捧献一杯醉人香茗

    一般在3月中旬,春芽就开始崭露头角。经过冬天漫长的蓄养,明前茶以她细直光滑、明亮嫩绿的姿态和唇齿间肆意流动的香气,征服了游客茶客们的视觉与味觉。

    浉河港镇是闻名遐迩的金奖茶乡,种茶历史悠久。今年40多岁的王勇军,从记事以来就开始接触茶叶。他家住在浉河港镇白庙村河东组,坐落在大山深处,山林田地都以茶叶为主,支柱产业就是茶叶加工。全村农户504户,每家都有茶园,少的三五亩,多的几百亩。

    “今年茶叶出来的早,我家的茶叶3月19日就开采了,目前已经炒制出来700多斤干茶,但供不应求。每天下午我在屋里炒茶,路过的游客闻到香气就进来要买茶叶,尤其是清明节前后。”王勇军指着面前新泡的毛尖茶说,“你看我这茶叶,汤色明亮,香味扑鼻,喝到嘴里还有回甘。”

    春茶中著名的“明前茶”一直受人追捧。经过漫长冬季,茶树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不施农药,芽质比较好。

    品质:春之精灵盛放自然之美

    毛尖不仅美在外表,更美在其丰富的内涵。毛尖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茶多酚和维生素C是天然抗炎成分,能消灭流行的多种致病菌,也能消除人体肠道内的炎症;维生素C和类黄酮等能促进人体内免疫细胞再生;毛尖中的一些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以及碱性成分,能防止人体细胞基因突变,也能抑制多种致癌物质生成。

    从一片叶子到一杯好茶,这中间绝不仅仅是天时地利的简单累加,每一步都离不开信阳茶人的智慧和辛劳。茶农们从源头把关,精心培育茶树的生长,认真采摘每一个芽头,尤其是独特的炒制工艺对于成就信阳毛尖的好品质功不可没。

    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的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尖。

    4

    一条路茶香氤氲助脱贫

    茶产业是信阳市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近年来,信阳市充分利用茶产业分布范围广、涉茶人数多等优势,利用茶产业带动百姓走出贫困,走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茶为基,铺就百姓脱贫之路

    今年春茶生产季,浉河区十三里桥乡莲花塘村的贫困户许道明领到了300元的茶园管理费。对于他来讲,茶园的管理工作很轻松,只需要在茶叶开采前做一些除草之类的简单工作。

    许道明所领的300元钱,是豫信茶业公司发放的。根据豫信茶业与浉河区多个产茶乡村签订的产业扶贫协议,许道明和村里的其他贫困户都可优先在豫信茶业公司就业并领取报酬。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共计为各地贫困居民发放带贫资金83万元。

    豫信茶业公司只是信阳市茶产业助力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信阳市鼓励引导茶农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建立利益联结体。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26/9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