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显华本报记者杨丹丹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项目扶贫至关重要。”今年三月,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委书记王共伟在全县脱贫大会上如是说。地处皖北地区的萧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把产业项目扶贫作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持续加强项目产业扶贫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脱贫产业项目建设。据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徐华介绍:每一项扶贫产业都需要调动各个主体和多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做好做亮产业扶贫体系中的“+”动作。截至目前,全县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到户覆盖61309户,覆盖率80.2%;全县87个贫困村中,达到产业发展标准的87个,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93个;带动贫困户56645户,占比74.1%;全县特色种养业自种自养贫困户1.72万户,产业达标率100%,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21563人次。
特色种养提升脱贫质量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三月的萧县王寨镇明珠合作社内已是桃花怒放,万紫千红。合作社内,已脱贫的农民孙奕乐正忙着给20余名贫困人员传授桃花授粉技术。据该村党总支书记许志强介绍,孙奕乐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到明珠合作社务工,主要从事果园田间管理。凭借多年的务农经验和吃苦耐劳、朴实好学的精神,他逐渐成为合作社的技术能手。2017年被合作社聘请为生产基地的“大总管”,负责生产资料采购、技术指导、人员调配等管理工作。说起收入,孙奕乐兴奋地告诉记者,“俺现在年薪高达6万元,已是俺村响当当的高收入者。”
近年来,萧县把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作为建设长效脱贫机制的重点工作来抓,依据县情推行了三大促进措施。强化程序审核,做好项目申报:严格按照“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的程序,严把审核关,确保项目申报民主公正。实施三大行动,强化产业支撑:项目提升行动。从注重项目覆盖率向覆盖质量转变,发挥项目引导和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作用,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安排和实施扶贫项目,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四带一自”深化行动。在项目扶持、资金奖补、示范评定等方面予以支持,深化经营主体、能人大户带动作用,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业、扶技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推进更多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引导各贫困村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力争每个贫困村都发展一项当家产业。强化培训指导,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开展“日常培训+包保指导”,落实业务人员下乡集中培训,包保单位个别指导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村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新型经营主体、能人大户、职业农民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凝心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后盾。
王寨镇明珠合作社负责人焦明珠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提前致富,饮水当思源,我会把着力点放在回报社会上,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合作社、社员、周边贫困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据了解,该合作社以葡萄、苹果、桃及辣椒、胡萝卜、苞菜等蔬果种植为主导产业。去年进入丰收期的600亩优质桃,以高品质获得市场青睐,每斤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0.3元,仅此一项经营收入达120万元,带动的23名贫困社员人均收入8000元。
互助产业提高幸福指数
“每月400元,虽然不多但俺已是吃不愁穿不愁了。”3月10日上午,65岁的王寨镇后洼村贫困户孙书侠老人乐滋滋地告诉记者。2018年4月,劳动力不强的孙书侠老人,经过系统技能培训正式上岗成为一名扶贫互助岗人员,承担起同村及邻村共3户贫困老人的护理工作,为他们提供清理卫生、拆洗被褥、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
萧县按照“安置对象精准、岗位设置精准”原则,先后设置了助老、助残、助医等互助岗位;制定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岗位管理办法,明确了上岗人员的服务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出台了上岗人员和被帮扶对象的聘用纳入标准及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发扶贫互助岗安置贫困人员3198人,帮扶贫困对象11176余户,既让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又帮助特困群体脱困,提高了幸福指数。
该县的扶贫互助岗实行阶梯补贴办法。扶贫互助岗人员按照本年度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领取岗位补贴,服务3户即可领取基础补贴400元,3户以上按每户每月50元递增,最高不超过7户。补贴资金从县扶贫互助岗专项资金中列支。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该县出台了《萧县扶贫互助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扶贫互助岗专项资金支持机制,整合有关财政、社会捐赠、村集体经营收入等类资金,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足额保障,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专项资金保障机制。自设置扶贫互助岗以来,共计发放补贴资金1491.39万元。
“确保为最合适的贫困群众提供最适合的岗位,为最有需求的贫困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这是萧县设置扶贫互助岗的初衷。为此,该县通过建立菜单式培训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网格化管理网络,制定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办法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等系列措施,保证扶贫救助岗制度贯彻落实。
“精准扶贫互助岗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手段,为有劳动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人口专门设置的互助养老、互助托幼和互助助残等专业岗位,对老弱病残幼群体提供日常照料、就医护理、助残服务、代办事项、情感疏导等由政府购买的有偿服务;既让上岗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脱贫,又使被服务的深度贫困群体实现脱困。”萧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红玲说。
电商产业撑起致富梦想
每天清晨,祖楼镇张湾村电商李传红正就忙着给自己的商品配上相应的文字和精美图片发到朋友圈。他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饶有兴趣地给记者唠起创业经历:“去年初,我在政府扶持下学会了电商经营技巧,干起电商业务。在站点运营团队的持续帮助下,我陆续开了淘宝店、微店,各种商品不断上架、完善。”说到此,他喜滋滋地转过头满脸成就感地告诉记者,“现在我的网店月营业额稳定在1.5-2万元,可获得分销收入3000元左右;俺不仅脱了贫,还能长期发家致富。”
据萧县扶贫局相关负责介绍,去年该县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推行了“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一企(站)带多户”等多种电商扶贫模式;同时开展以电商扶贫为主题的系列培训工作,真正做到电商知识进村入户,目前,全县已有260个行政村建起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该县商务局局长孙华峰告诉记者,去年来,萧县通过电商助销农特产品、带动就业、开设网店创业等方式帮扶带动贫困户2152户,户均增收1860元;去年全年新培育157个电商经营主体;有1个乡镇和5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镇”和“省级电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