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麻友”成了舞伴“对头”成为戏友

网友投稿  2019-04-16  互联网

    美丽乡村舞起来。

    梅花张艳本报记者程天赐文/图

    伴着乡村文化振兴的东风,山东省曲阜市农村文化广场悄然发生着改变:徜徉在写着论语名句的文化长廊,走进集学习、娱乐、实践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或学习交流,或唱歌跳舞,有了文化的浸润,文化广场实现了从“小广场”到“大平台”、从“硬件”向“软实力”的转型发展。

    “荒地”变“乐土”

    很难相信,眼前这个草木扶疏、蓝天绿地相映成趣的广场,曾是一隅荒地。4年时间,曲阜市小雪街道的前苗营村,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这里本来是一个废坑塘,平常大伙儿都绕着走。谁能想到,现在建成了文化广场,别提多热闹了。”72岁的老人孔凡渭还记得,去年重阳节,村委邀请全村近百位66岁以上的老人,在广场上摆家宴、看演出,短短几年,这里从“荒地”变成了村民们最爱去的“乐土”。

    “三下乡”在这里搞,“百场大戏进农村”在这里演,“人人唱村村演”在这里开幕,免费电影在这里放映……“用处多着呢!”村支书陈长雨乐呵呵地说,建立文化广场以来,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以前的“麻友”成了舞伴,以前的“对头”成了“戏友”。现在这个文化广场,不仅是村子里文艺活动的主阵地,还是村民们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

    眼看前苗营村活动有声有色,相邻的南雪村村支书王桂河坐不住了。村里有2100多人,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广场,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喜欢广场舞的妇女只好去邻村跳,让他脸上有点挂不住。去年春天,村里终于建起高标准文化广场,村里人气顿时旺了。

    “以前没场地,村民除了串门聊天打牌,就是在家看电视。现在村民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精气神儿也上来了!”王桂河说,村里有许多书法、器乐、戏剧爱好者,现在互相切磋交流,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顽皮活泼的孩子,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

    在建好场地、提升标准上下功夫,曲阜市今年又专门实施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把文化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并纳入考核督查。大大小小的广场,如今遍布曲阜乡村。

    “小广场”成“大平台”

    场地有了,设施全了,怎样才能把文化广场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真正发挥其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曲阜以儒家优秀文化为切入点,赋予文化广场新的内涵。

    春节刚过,曲阜小雪街道武家村一年一度的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吸引了500多名村民前来参加。通过层层筛选,20位“好媳妇”和10位“好婆婆”从全村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俺村里出名的好人,他们被选上俺心服口服,得好好向他们学习。”村民杜洪江竖着大拇指感慨道。

    “不光是为了图热闹,更是为了让大家在活动中培养传统美德,加深邻里感情。”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说,村里连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村风民风更好,“现在村民们比着当模范,家长里短少了,邻里和睦了,集体意识也增强了。”为了方便村民学习,武家村还把这些先进事迹整理出来,放在广场的乡村记忆馆展览。

    借助群众感兴趣的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理念规范融入群众生活,已经成为曲阜各村级文化广场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前不久的曲阜市第五届“百姓儒学节”期间,各乡村纷纷以文化广场为阵地,举办了邻里乐和宴、“孝贤之星”表彰、论语经典诵读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5000余场次,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越来越浓。

    文明传播文化惠民

    去年4月,曲阜市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儒学讲师讲传统文化,农业专家传授农业技术,政府工作人员解读政策……一时间,小村庄成了大课堂,百姓“点单式”课程持续不断地送进了乡村,文化广场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

    曲阜还建立起理论宣讲、文明传播、文化惠民等八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各村庄进行流动授课或服务,实现了资源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文化广场的价值,不能只是停留在热闹上,而要充分发挥其潜能,让村级文化广场成为文化标杆、乡风文明引领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真正实现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16/9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