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9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4-09  互联网

    重点防控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兼顾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吸浆虫、麦蜘蛛等,防治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4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主要病害

    1.赤霉病。今年田间菌源量大、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预计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风险高,黄淮北部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流行,发生面积约1.5亿亩,需预防控制面积约2.5亿亩次。初次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其中长江中下游为4月上中旬,江淮、黄淮南部为4月中下旬,黄淮北部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防治技术:在调优种植结构、推广抗性品种的基础上,做好病害的适期预防工作。

    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区和黄淮常年发生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喷施对路药剂,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风险;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第一次防治后隔5-7天再喷药1-2次,确保控制效果。

    华北、西北等常年偶发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提倡使用自走式宽幅喷杆喷雾机械、机动弥雾机以及自主飞行的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同时,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2.条锈病。条锈病总体偏轻发生,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湖北大部、陕西南部和关中西部、河南南部、甘肃南部、新疆伊犁河谷等麦区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可达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流行盛期,西南和汉水流域为4月上中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麦区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防治技术: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冬繁区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

    越夏区要铲除自生麦苗,切断循环链条,减少初始菌源;越夏易变区,春季3-4月铲除麦田周围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遮盖麦秸躲,阻止条锈菌的有性生殖发生、降低病菌毒性变异速率、延长小麦品种使用年限。

    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

    3.白粉病。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江苏沿淮、淮北和沿海局部、河南中北部及甘肃南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00万亩。发生盛期,江汉和江淮麦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黄淮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麦区为5月份。

    防治技术:当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抽穗至扬花期可与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相结合。

    病害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4.纹枯病。纹枯病总体中等发生,江汉、江淮和黄淮部分麦区偏重发生,西北、西南麦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目前江汉、江淮麦区已开始侵茎,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发生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技术: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当病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

    5.根腐病、茎基腐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在黄淮、华北南部麦区呈扩散和加重危害态势。

    防治技术:重发地区实行轮作换茬或改种非寄主作物;采用戊唑醇、咯菌腈、氰烯菌酯等药剂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茎基腐病在返青拔节期,选用戊唑醇、丙硫菌唑对准茎基部喷施防治。扬花初期叶面喷施丙环唑、戊唑醇等防治根腐病。

    主要虫害

    1.蚜虫。蚜虫在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大部、西北中东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亿亩次。为害盛期,江淮北部和黄淮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淮北部和华北为5月上中旬,西北麦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防治技术: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2.吸浆虫。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河北南部中等发生,河北南皮、河南驿城、西峡等地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发生面积1500万亩。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技术:重点抓好小麦穗期成虫防治。一般发生区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尽早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3.麦蜘蛛。麦蜘蛛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防治技术:在返青拔节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09/9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