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荒沟如何变“胜地”

网友投稿  2019-04-02  互联网

    图为游客在田园综合体内体验摔碗酒民俗活动。资料图

    编者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农村落后地区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近两年,河南省洛阳市伊滨经开区倒盏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民俗文化引爆乡村旅游业,激活农村发展动力,把荒沟变成乡村旅游胜地,为创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了经验。

    本报记者常力强

    青砖灰瓦,错落有致的传统豫西农村风格建筑沿着沟底蜿蜒,两三公里长的街道两侧汇聚了琳琅满目的当地传统美食,以及织布、石磨、榨油、铁匠铺、豆腐制作等古朴典雅的手工作坊,并真实再现了打麦场、马场、辘轳井、戏楼、茶廊等传统农耕文明和乡村生活的场景。

    虽非周末节假日,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滨经开区诸葛镇的倒盏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游人仍是络绎不绝,而在当地电视台播放过的视频节目中,今年春节期间这里的游客一度爆棚。

    然而,在短短的几年前,这个新兴田园综合体所在的位置还是一条几乎没有经济产出的荒沟废壑。带着对荒沟如何变胜地的疑问,近日,记者对倒盏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发挥区位优势让洼地成为“高地”

    “十年九旱”的气候和“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形,一直是豫西洛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很多沟壑因土地贫瘠,成为几乎没有经济效益的洼地。在紧临洛阳市区,西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临少林寺的伊滨经开区诸葛镇,这样的荒沟就有好几条。

    “发展农村经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短板’补起来,让原来低效的土地释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诸葛镇镇长白军周说,根据洛阳市委、市政府及伊滨经开区发展沟域经济的规划部署,结合当地区位优势和民风民俗文化特点,诸葛镇把在沟域地带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通过招商引资,2015年7月,诸葛镇南部万安山麓一带沟壑纵横的荒山沟域资源率先进入综合开发视野,以倒盏沟为中心,道湛村(原名倒盏村)、梁村、刘沟村、诸葛村四村的部分土地被规划为占地6000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2016年底,倒盏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项目工程启动,至2017年8月,在不足一年时间内,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任务。经过前期预热,项目于2017年10月1日试营业,日接待游客就达到10万人以上。而到今年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15天时间,倒盏村田园综合体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高峰时段最大客流超过14万人。

    旅游的火爆让这条昔日的荒沟迅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极大地挖掘出了荒坡土地的价值,目前园内商业门面的经营回报率已经超过洛阳市区。”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的洛阳美丽老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磊佳说,另外项目按每年亩产1000斤小麦,折合1300元的价格流转荒坡地,让农民的土地收益大幅提升,同时还吸纳带动了周边20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家里原来的两亩多坡地种冬小麦和秋玉米,一年两茬,纯收入都不到1000元,现在流转出去,一亩年收入就有一千多元。”梁村57岁的梁年瑞现在园内已经做了一年多保安工作,除了土地流转费,每月还有2200元的工资,“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这些坡沟地还能成为现在的样子,俺村大概有200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给俺们带来的好处是太明显了。”

    而在道湛村党总支书记王龙山看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让他们农村的面貌和产业都实现了质的变化。

    依托民俗文化复原乡村印象

    “建设田园综合体,我们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保护乡村生态资源,突出乡土民俗文化特色。”刘磊佳说,只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游客记得住乡愁,才能让农村真正吸引人,也只有依托地域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做足“特”字,也才能让田园综合体真正引来游客。

    为了做好生态文章,再现古朴乡风,项目一期建设在沟坡上自然生长的灌木丛中栽种了松树、桂花、杏树等树种,将相对平坦的土地规划为智慧农业区,在部分建筑周围及步行道两侧栽种了十几万株钢竹。同时立足豫西农村建筑风格和河洛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依沟壑地形精巧布局,在村内打造建设了传统作坊街、特色美食街、汤街、回民街、洛阳水席街等特色街巷,把洛阳及豫西地区居民最熟悉、最能唤起记忆的文化元素汇聚一地。

    “但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的成功仍需要寻找一个精准的市场引爆点。”刘磊佳说,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无疑是最适合的引爆选项。

    浆面条、糊涂面、不翻汤、手工石子镆、手工麻球……目前,园内美食文化街已经汇聚了130余家特色美食经营户,经营的特色美食单品达到300余种,且保持每一单品仅有一家经营。

    在依托地域美食文化迅速吸引来游客的同时,园内在街道宽阔处规划修建了村民广场、戏楼、水车、廊桥、茶楼等传统农村景观10余处,汇聚了一根面、豫剧、河洛大鼓等非遗表演,开设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建成了福绿沟、葫芦庄园、田园十九弯等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园,原汁原味再现了传统的乡村生活印象。连接各景点的拖拉机游览车和全长7公里的环形蒸汽机火车,也为乡愁记忆增添了又一道风景。

    而且,园内各处建筑所用砖瓦、梁木及地面铺石全部取自周边城乡建筑拆迁后的废弃物。“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生态环保,另一方面更能增加古朴的乡土韵味。”美丽老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波说,而时尚休闲区的冰雪乐园、玻璃栈道、射击娱乐馆、自行车赛道等设施则更能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这里既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也能感受到别样的乡土风情,还能体验到现代的游乐项目。”游客武军伟是洛阳本地人,已经多次带家人和朋友来道盏村游玩,“每次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创客基地激发创业活力

    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付川川现任美丽老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田园综合体的外联等工作,同时也参与创业,与他人合伙在田园综合体内投资建设了一个滑草项目。“这种鼓励员工投资参与项目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凝聚力和创新的活力。”

    32岁的侯飞原来在市区经营餐饮店。倒盏村田园综合体建成后,他返回家乡创业,开始经营麻花、肉夹馍和手工麻球,“效益比原来在市里经营餐饮好多了。”

    从河南工程学院毕业的赫连晨宇,则从倒盏村田园综合体旅游业的兴起和这里独特的沟壑地形中看到新的商机,参与创业在倒盏沟上架起了一座玻璃桥。

    除了付川川、侯飞和赫连晨宇,28岁的洛阳本地人杨莹辉也是综合体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受益者。他于2017年11月经朋友介绍前来创业,目前参与创业的有颠倒屋、射击场等项目,所有的投资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全部收了回来,“现在一回村里,很多同龄人问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来园内投资创业。”

    在刘磊佳看来,只有激发起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才能给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而且按照镇政府要求,沟域地带建设的田园综合体,也要成为创新创业的高地。因此在项目伊始就成立了创客示范基地,通过鼓励公司员工参与项目投资,在政策上给返乡大学生创业提供倾斜和引导支持,搭建创业平台,目前共有五六十名返乡大学生在园内成功创业。

    而为了给当地农民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园内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修建了景区道路、公厕、栈道、垃圾箱、污水处理、通信、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服务设施,一方面免收游客门票和停车费以增大人气吸引力,并采取了前两年对入园经营的商户免收房屋租金的政策。目前入驻经营的各类商户已达200余家。免票和免租的政策短期内就吸引来了大量的商家和游客,而客流量的增加也迅速拉升了商家的交易量,有的小吃户一天的最高销售额甚至达到了9万元。同时,交易量的快速攀升又进一步激发了园内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02/9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