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
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在宜昌市夷陵区仓屋榜村的生态橘园里采收“夷陵红”柑橘。
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一栋茶农民居上手绘的“青花瓷”墙壁画“移植茶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临水而建、因水而生,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夷陵是中国知名的橘都茶乡,多年保持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2017年被原农业部等八部委评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018年以来,夷陵区以“党员公约”“乡村振兴”为主题,实施“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人民群众生活在集体中、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的基层党建“三在工程”,重点打造环百里荒、雾莲路、宜大路3条区级党建示范带和46个示范村,以示范带动,推进整区提升的乡村振兴党建样板正不断形成,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称赞。
党建引领是整个工作的灵魂。夷陵将以国家、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金字招牌为基点,将示范带沿线村打造为夷陵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标杆,把示范带作为现代农村体制改革的“示范田”“主阵地”,开展沿线村庄综合环境整治,形成党建氛围热烈、机制完善、内涵丰富、成效明显、有力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阵地一个磁场
大事、难事,党员先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落佛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墙面立面改造遇到阻碍,百姓观望不支持,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动员党员先行动,老党员高丙权二话不说带头开展立面改造、征地拆迁。党员带头是无声的榜样,村民纷纷行动起来,项目进度超出预期。
“如果谁想违规操办红白喜事,我们就组织党员义务队到他家里去劝导,若做不通思想工作,就为他算一笔账,账算完后基本都能打消办酒席的念头。”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村干部易万荣说。龙泉镇将“党建+乡村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建立“村干部+能人党员+群众”的能人治理运行机制,能人党员领办红白理事会,规范操办红白喜事,树新风、扬正气。从去年5月执行至今,没有一例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情况发生。
“来村委会跳广场舞,村里还帮我们带小孩,能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村委会都想到了!”在宜大路党建示范带起点许家冲村,每天下午四点半和七点半,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补习功课,开心地玩耍。敞亮的文化休闲广场,环保整洁的便民洗衣池,设施齐备的文体活动中心,让村委会成了村里最热闹、群众最喜欢来的地方。“每天利用跳舞前几分钟宣讲政策或传达精神,村民来得最齐,最听得进,比开会还管用。”村党支部委员朱崇军说。
一段时期以来,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就是村级阵地狭小、功能不完善、办事不方便,不如一个群众家亮堂。夷陵区从阵地建设抓起,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变成宣传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
在便民服务大厅,全面规范机构挂牌和制度上墙工作,村干部在便民服务室集中坐班,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网式运行”,政策查询、费用缴纳、网上购物等皆可办理,实现消费不出村,真正实现了群众生活在集体中。
夷陵区各乡村的党员活动室,按照统一设计布局,基本配置全部到位,“党味”更加突出,党员参加活动更加积极了,更多的群众也喜欢到活动室看一看、坐一坐。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能人一方产业
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夷陵区大力实施“红色头雁”工程,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在选育环节用足力气、下足功夫,进一步建强支部“战斗堡垒”。
“软弱涣散得整治,党员干部全参与;城乡统筹显效益,幸福指数看夷陵……”下堡坪乡九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传胜编写了一首顺口溜,展现了治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一个缩影。
面对部分群众反映的村“两委”班子服务发展能力不够,致富难、缺少富民产业等问题,九山村在支部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茶产业合作社,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其中,成功打响“九山印象”致富产业品牌,帮助茶农户平增收2000元,为村集体盈利6万元,村支部一跃成为乡级“过硬支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太需要乡土人才来“操盘弈棋”。怎样才能吸引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向乡村回流?夷陵区建起了能人动态信息库,铺开了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绘制了“夷陵在外人才地图”,举办了在外优秀能人“资智回夷”交流对接活动,开展了返乡创业投资大赛。一套“组合拳”,一张“乡情牌”,激发了在外优秀人才建设家乡的热情。黄花镇多措并举吸引能人建设家乡,目前全镇有5个村党组织书记由回乡能人担任。
前些年夷陵区樟村坪镇羊角山村名不见经传,现如今蝶变成林海水源上的一颗明珠,曾经闲置的一间间农房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民宿。“都是从大城市回来的能耐人带领大伙找到了新的致富路。”村民们说。
“和乡亲们一起干,最幸福!”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湖北省党代表”、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艳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当作最幸福的事业,在黄花、分乡和雾渡河三镇实施“养羊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将一个乡村合作社创办成一家产值达4700万元的“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鸦鹊岭镇党员朱邦才创立朱家楼子中药材种植园,为群众致富开辟新渠道;下堡坪乡党员黄蓉创建的十八湾电商产业园,让长在深山的农产品走进大都市;太平溪镇党员谢蓉创建的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让峡江绣品成为旅游热销品。下堡坪乡党员汪家新创办秀水天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扶贫新路子……
在夷陵各地,党员能人富乡、产业兴乡的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显现。2018年,夷陵返乡创业能人就达300余人,有力推动了城市资金和人才回流农村,反哺“三农”建设。
一条公路一个示范一个课堂一片新风
2018年11月,连接夷陵区百里荒风景区和龙泉镇宋家嘴村的宋百路正式通车,串联起沿线3个行政村,920多户、近3000村民将步入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道”。
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离不开交通建设,从宜大路到宜兴路,从普百路到宋百路,再到“三路一匝”,夷陵的发展骨架逐渐延伸,产业集聚效应也不断增强。2019年以来,夷陵区以“党员公约”“三在工程”“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打造环百里荒、雾莲路、宜大路3条区级党建示范带和46个示范村,以示范带动形成整区提升的乡村振兴党建样板。
夷陵区聚焦精准扶贫、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乡风文明等重大时代主题,借助开放式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理论宣讲下乡、中心组学习等多个平台,开讲“农民课堂”,用思想之变助推行为之变,用行为之变助力乡村振兴。
夷陵区网罗社会各界英才,挖掘基层党组织、企业、能人及普通百姓,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宣讲队伍。宣讲工作中,宣讲队根据受众需求,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把脉”、精准“开方”,精心准备思想理论、家风家训、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生态环保等宣讲专题100余个,充实课题库,并制成“菜单”下发到各基层党支部,让“群众点菜”,满足基层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龙泉镇、乐天溪镇、下堡坪乡结合实际,开展文明新风课堂,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风”为抓手,在全乡(镇)掀起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礼轻情重、环保低碳”的移风易俗行动,成效突出。太平溪镇在许家冲村开设理论宣讲课堂,依托全国唯一望氏宗祠开设家风传承课堂,在全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三峡艾刺绣基地开设技能培训课堂,依托“生态小公民”教育课程。群众从被动听到主动学,从课堂学到课外做。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领身边群众无声的变化。
“群众需要什么讲什么、群众怎么爱听怎么讲、群众哪里需要在哪讲”,“农民课堂”让新思想新理念在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夷陵区:高质量推进“三农”发展
夷陵区是湖北省“三农”工作强区,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农村建设水平相对较高,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夷陵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自觉行动,超前决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八个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创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区。
一、高质量守住绿色生态底线。夷陵区是三峡坝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区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河长治河经验在湖北全省河湖长轮训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夷陵区坚持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新路,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率先完成了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划定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施行精准化投入技术,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绿色防控试点试验。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现场会在夷陵区召开。小溪塔街道仓屋榜星翔标准化橘园成为有机肥替代化肥先进示范,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让“夷陵种养”真正成为优质、安全、绿色的代名词,成功创建湖北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完成柑橘大实蝇防治面积60万亩次、农作物病虫防治面积48.5万亩次,持续提升农业抗灾能力。
二、高质量脱贫攻坚。夷陵区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危房改造、成果巩固三大领域,确保2018年全区整体脱贫。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在贫困户增收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区93家农业龙头企业、1100多家合作社、270多个家庭农场与40万农民缔结利益共同体,“秀水天香”扶贫模式全国推介。推进银政企合作,推出“金融扶贫+杠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融资10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脱贫产业发展及公益项目建设,并建立1000万元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银行资金1亿元,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83笔7192万元。整合财政资金5.3亿元,加快“消危减土”工程推进力度,完成危房改造1401户,易地扶贫搬迁277户577人,贫困村全部建成光伏电站。
三、高质量补齐短板。夷陵区围绕基础设施短板、民生服务短板、绿色产业短板三大短板精准发力,提高农业“木桶”总容量,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扬帆。
夷陵区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进区内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新建110千伏龙镇变电站,启动5G规划,深入推进“路长制”,硬化农村公路361.6公里,解决3.7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入手,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体制,启动“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全面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幸福夷陵民生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三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