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支月英在接受记者提问。本报记者戴军摄
本报记者姚媛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支月英接受了中外记者采访。
支月英是一名在大山深处坚守39年的乡村老师。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支月英足足教育了两代人。谈到自己的从教经历,支月英感慨地说:“1980年,19岁的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去了教师奇缺的奉新县澡下镇一个最偏远的学校任教。学校坐落在山坳里,海拔近千米。39年来,我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的山路,想的最多的事是怎样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上世纪80年代,我的交通工具是‘两条腿’,学生的课本都是老师肩挑手提弄上去的。后来我学会了骑摩托车,又骑坏了6辆摩托车。”
“我看到我的孩子们一批批走出了大山,有本科、有研究生,也有的和我一样当了老师。看到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我感觉到我教的不光是台下坐的孩子,更是大山中几代人的希望。”支月英说。
谈到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支月英说,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所在的白洋教学点,从前漏风漏雨、破了窗子的泥巴房子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封闭式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为了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可是,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还是比较艰苦,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依然不够强。支月英呼吁,希望全社会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关心,更大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他们安心从教、舒心从教,让山里的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好好学习、放飞梦想,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投入到乡村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