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爱心超市”兑出精气神

网友投稿  2019-01-26  互联网

    左效强

    “‘爱心超市’的物品种类真是丰富,米面粮油、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攒够积分就可以随便兑换。”1月9日,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中庄村李淑芬手里拎着刚兑换的面条风趣地说。

    李淑芬对照得分项目,选择获评“好婆婆”后,拿儿媳当做亲闺女一样,全家幸福和谐。去年底被评为“好婆婆”,镇政府奖励扶贫超市的100元兑换券,用10元积分换了6包面条和3袋盐。

    李淑芬所说的“爱心超市”,就是中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果乡爱心志愿服务社,通过与镇世纪东方超市合作,利用其现有规模重新规划,设立“超市供应区域”和“爱心服务社专供区域”。

    “中庄镇果乡爱心志愿服务社‘扶贫超市’秉承‘扶贫扶志、爱心助困、全民文明’的理念,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社会治理和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先行先试。”中庄镇党委书记周海明说。

    去年12月19日,中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果乡爱心志愿服务社扶贫超市开业,人声鼎沸,挤满了来访的贫困户。中庄镇以扶贫“爱心超市”为基础,建设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将扶贫与扶志、扶智和扶技相结合,发挥超市管理、经营、服务等人力资源优势,开展脱贫技能培训;建设扶贫产业孵化基地,发挥超市的商品供应、物流仓储、品牌效应等营销优势,辐射带动贫困户开办经营小超市,形成了“以大带小”的局面;在就业方面,各个扶贫“爱心超市”优先招聘贫困群众,既解决部分困难群众就业难题,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企业扶贫作用,推动中庄镇“社会大扶贫”格局形成。中庄镇党委宣统委员任继霞介绍说。

    中庄镇“爱心超市”的推出,并不是孤立的。

    时间回到2017年,周海明上任党委书记的第二年,创新推出“垃圾换物”工作机制,鼓励村民捡拾白色垃圾,减少农业废弃物面源的污染。

    中庄镇是沂源苹果主产区,全镇苹果种植面积有4.5万亩。在绿色有机果品生产过程中,为使苹果快速均匀上色和提高品质,目前果农大量使用反光膜,然而,苹果园发光膜一般只用一年,用后多数丢弃在果园内。造成了农业废弃物面源污染。

    “中庄镇家家户户种植果树,果园内反光膜也多,但怎么处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可反光膜多不能降解,以前处理反光膜多用火烧。”中庄镇林果站站长宋以锋说,反光膜进入环境后,很难被降解,影响果树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导致减产。反光膜中的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也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不用反光膜的话,种出来的苹果果面不好看,用了又没有回收的,只能扔在田间地头。”中庄镇南刘庄村果农张海吉说起发光膜眼里充满了无奈。

    到底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为此,中庄镇党委、政府改革以往的焚烧深埋的旧做法,在全镇创新开展“垃圾换物”活动。采取“宣传车流动宣传”与“党员干部入户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老百姓的认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从镇财政资金中拿出5万元给予回收人员一定补贴,安排镇、村干部在各村垃圾回收点、镇垃圾中转站对反光膜进行有偿回收,调动群众自发收集反光膜的主动性。

    “现在,村民下地干活顺便把果树地里的反光膜捡回来,到村里换洗衣粉、肥皂、脸盆、有机肥,大家伙积极性都非常赞同。”中庄镇后峪子村村支部书记高圣峰在村里的发光膜收购点一边给村民兑换着洗衣粉,一边介绍说,这几年反光膜几乎成了果园的第一大污染源。原先看着漫山遍野的反光膜无计可施,现在好了,镇上不仅加大力度宣传发光膜的危害,还对反光膜进行有偿回收,真正把村民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刺眼的反光膜不见了,果园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了。

    “这几年中庄镇一直在发展全域旅游上下功夫,今年还要重点打造特色苹果小镇,其中环境卫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镇旅游办主任任昌选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根除了反光膜这一最后顽疾,生态环境好起来了,游客自然就会纷至踏来,农民增收有了盼头,真是一举多得。目前,全镇45个行政村共集中清理回收反光膜150多吨,田园里的农业废弃物污染得到遏制。

    连续几年,中庄镇高举农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大旗,致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活全域旅游的文章,重点打造特色苹果小镇,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村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达到生态绿、产业新、农民富的目标,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让“爱心超市”办活、办好,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中庄镇全面推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积分制度。只要群众通过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熟悉掌握扶贫政策、争先评优树模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等活动,就可以获取相应的积分兑换物品。

    “自从开展爱心超市积分管理,贫困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中庄镇镇长刘茜茜介绍说,扶贫超市“专区”内所有物资只能通过积分兑换,以商品标注的价格折合积分进行购买,积分折算标准原则上为1积分=1元钱。兑换券主要通过“救助”、“激励”两种模式进行发放。一是“救助模式”:每季度村内通过“一评议一公示”的会议程序,按照镇分配名额发放给村内存在特殊困难的人员,按照每人每季度100分进行发放。二是“激励”模式:可通过美在家庭、洁美家庭评选、孝善养老、自主就业等,评先树优、奖励先进的方式获得。

    贫困户马振荣的丈夫穆克友,10年前骑摩托车时不慎摔伤,导致腰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从此瘫痪,卧床不起,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村干部第一次上门打分时,在产业增收,她家被扣了不少分。村干部第二次上门打分时,她家新发展了2亩苹果园。第三次上门,马振荣养起了羊,还准备扩种桃树。

    “通过发展产业和辛勤劳动换取积分,多换些‘爱心超市’的物品,既得实惠,又有面子。”马振荣说。

    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商品,村里贫困户主动搞产业,谋发展。目前,中庄镇已有4处“爱心公益超市”投入运营,45个村小微“扶贫超市”正在筹建中。通过果乡爱心服务社出资,加上筹集到的社会各界爱心物资和资金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购置有粮油、食品、衣物、日用品等20多种商品。

    “‘爱心公益超市’积分制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周海明说。

    如今,中庄镇广大群众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活动、自主发展产业等活动中表现积极,用自己的双手积攒积分,各村群众学习扶贫政策、参与志愿服务、主动劳动致富也已蔚然成风。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1-26/8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