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湖北农技推广:让农科之芯遍植荆楚田畴

零零社区网友  2018-12-28  互联网

    王珍

    十一月的江苏南京,各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云集于“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来自湖北的42项参展技术和模式备受关注。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轮捕轮放实现稻虾连作、共作和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高山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稳定性……一系列农业科技新成果,让观展者觉得既“开眼”,又深感“管用”。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创新成果并非直接从实验室到博览会的,而是经过了荆楚农民检验,从湖北田畴走来的。

    作为农业大省、科研大省,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特别强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真正结出农业硕果。

    近年来,湖北省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抓手,扎实稳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了一批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广了一批农业主推技术,打造了一支务实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有效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据测算,2011~2017年,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4.2%增至57.7%,平均增速高出全国0.62个百分点。

    健体系:

    完善农技推广新机制

    2012年以来,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技推广的决策部署,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重要补充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湖北省每年从中央争取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1亿多元,覆盖全省农业县市,通过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小农户”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加强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精准服务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小农户学习并利用新技术。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延伸绩效考核中,湖北省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

    湖北省级财政为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配套资金2400万元,重点用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能力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了651个乡镇农技推广站,拥有固定的办公和培训场所、办公培训设备、交通工具、检验检测仪器等,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手段。

    110多名国家、省级农业专家,与湖北的农业县市建立一对一的服务。2018年,湖北省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任务,围绕“水稻+”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生态环保,组建五个协同推广团队,实现推广一套技术、服务一个产业、带动一批主体、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个模式“五个一”的试点目标。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推广优势,不断巩固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强能力:

    培养“一懂两爱”的农技人才队伍

    按照中央、湖北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将“一懂两爱”融入农技人员培养工作中,平均每人每年至少接受2次培训。2009年至今,共计8万多人次参加培训。2017年,湖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第三方评估小组评估数据显示,接受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对培训活动满意率为99%,其中63%的农技人员参加培训的天数超过15天。

    湖北将农技培训扩展延伸至农业生产经营的终端人才,大力造就多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龙头企业高管人才、合作社理事长人才的培育工作。2011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累计培训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实用人才近90万人。2017年,全省共整合1.95亿元项目资金,用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行动”,引导农民稳定从事农业生产,走职业化发展道路。

    通过系统培训和政策扶持,湖北省已树立起龙头企业带动的监利“福娃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天门“华丰模式”、家庭农场集约发展的“武汉经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推技术:

    农业科技勇当产业发展的“主攻手”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按照“成果研发单位+农技推广部门+试验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推广模式,建立技术和推广双首席专家制度,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解决了许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017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潜江、鄂州、黄陂、孝感、沙洋、远安、仙桃、天门、蕲春、通城等10个示范推广县市累计推广250万亩。和单一种植水稻的稻田相比,稻田农药使用量下降68%,化肥使用量下降24%。每亩增产小龙虾100公斤以上,较单种水稻亩均增效约2500元,累计增效76.75亿元。

    在宜昌市和恩施州推广的高山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以往同类研究中防治效果不高、不稳定的问题。对高山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并可使商品菜达到95%以上。项目区基地内平均亩产近3700公斤,亩均增产800公斤,增产幅度达21.62%。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依托,整合中央和省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施农业主推技术“百千万”工程,150余项主推技术实行一家单位牵头、多家单位参与的“一主多元”技术推广模式,每项主推技术都成立了一个专家工作团队,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到社、到场、到田、入户。

    据第三方评估,2017年全省共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三新”技术5200多万亩,举办示范样板1538个,开展农民技术培训5600多场次,培训人数11万多人次,技术推广到位率达98%,累计实现节本增效132.9亿元。

    增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湖北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湖北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最关键的两个抓手。2012年,湖北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12~2015年,通过开展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水稻一种两收、地方鸡生态养殖、河蟹分段绿色养殖等多个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产投比达到了117∶1。目前正加紧实施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2018年2月,湖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8〕9号)文件,提出了十条含金量高的具体措施。重点是帮科研单位减负,激活科研单位的创新活力,给科技人员松绑,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18-2020)》,投入8000万元资金,聚焦种业、双水双绿、特色水果、绿色水产等10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协同创新,开展联合攻关。

    2016年,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联合湖北省农科院,成立了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等194家单位组成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启动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100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与全省100家以上农业企业深度合作,进驻1000个村庄进行科技培训和服务,深入1万户农家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培养1000名农业科技精英。

    壮产业:

    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是提高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表示,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目前,湖北全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形成了发展绿色农业的新共识,树牢生态农业理念,紧密结合全省优势和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生态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打造了一批不同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如在茶产区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0%以上,核心示范园减少100%,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一般只用药3~4次,比茶农传统防治减少3次,茶园生态明显好转,天敌数量明显减少,茶叶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在稻田套养小龙虾,稻田稻飞虱、纹枯病的发病率和杂草危害大大降低,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虾稻种养的周年繁养良性循环。

    2016年,湖北省成为国家1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省市之一。2017年原农业部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4%,为历年最高,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46个,生态农业发展明显提速,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28/8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