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印记40年,大连乡村振兴再出发

零零社区网友  2018-12-28  互联网

    北方明珠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是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金融、贸易中心,也是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大连地处的北纬39度,是寒暑交界的黄金地带,是世界公认最适宜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为优质农产品和海洋产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在40年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大连市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大连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农业部发布的《2017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大连市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4。

    新时代、新征程,大连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了全市乡村振兴良好开局。

    改革创新,筑牢大连“三农”根基

    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农村改革开放足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连市开始了农村改革的破冰之旅。1983年,全市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还给农民,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后,全市农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一号”文件,促进了农业全面发展。

    去年以来推行农业共营制,又将很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目前全市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农业综合服务超市5家,有效探索土地股份式的“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近180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1%,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验做法获得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和专家高度认可,先后4次在全国进行经验交流。出台《2018年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政策指南》,首次将价格险和收入险列入试点险种,大豆“保险+期货”试点区域覆盖北部一区两市。

    今年大连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甘井子区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改革任务,55个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

    改革发展是要促进农民增收,大连出台《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推出20项增收新举措,做强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聚焦128个低收入村,确定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强化行业扶贫、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等10项重点工作任务。

    彰显特色,擦亮大连金字招牌

    大连市的海参、鲍鱼、扇贝等海产品,大樱桃、苹果、草莓等水果,猪肉、鸡蛋、鸡肉等畜禽产品驰名中外,都是大连的优势特色产品。围绕“都市农业、品质大连”发展目标,大连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海洋是大连天然的优势资源。大连市统筹推进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2017年,全市海洋经济主要产业总产值3997.1亿元,增长9.24%;海洋经济增加值1481.5亿元,增长7.6%,占全市GDP比重达20.1%。

    改革开放之前,大连苹果一家独大,水果主要靠“小国光”占领市场。十八大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一核心,扎实推进都市型现代果业发展,扶持和引导水果生产向规模化、特色化、设施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苹果、桃、大樱桃、蓝莓、草莓“五朵金花”全面绽放。2017年,全市水果产量达到159万吨,人均水果产量居全国前列。

    大连曾经是一个畜禽产品极度短缺的城市。2001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畜牧业标准化饲养小区建设,加大了对国内外畜牧业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畜产品产业化经营,实施了以提升畜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品牌兴牧工程,提高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7年,全市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到72万吨、25万吨,是1978年的6.4倍和98.8倍。大连市畜产品消费格局也实现了由极度短缺——自给自足——批量外销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衡量地域名牌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大连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58个。有效期内辽宁名牌农产品达到38个,占全省总数31%,居全省各市首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1257个。大连市被中国园艺协会樱桃分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国优质大樱桃示范区”称号;瓦房店小国光苹果荣登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入选“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

    重中之重

    ,充盈“菜篮子

    ”“米袋子”

    保障百姓生活供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大连市更是把“菜篮子”作为重中之重。1988年,大连市政府启动实施“菜篮子”工程,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0.15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60.5万吨,产值实现37.3亿元。蔬菜生产形成了以金普新区、旅顺口区为核心的近郊叶菜优势产区和以北三市为主的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生产实现了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大连是设施蔬菜生产的发源地。过去冬季时候蔬菜不能生产,为有效缓解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从上世纪70年代,大连瓦房店市农民采用日光温室在冬季生产黄瓜,在全国开创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反季蔬菜生产的先河。历经40余年的砥砺奋进,设施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化蝶之旅”,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大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连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推进设施蔬菜转型升级。制定扶持蔬菜果树种苗产业发展意见,对符合条件的种苗企业给予补助,为做大做强种苗产业,发展壮大蔬菜和果树两大优势产业提供支持。2017年,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17.4万亩,产量达到70万吨,为全市老百姓在任何季节都能吃上新鲜、绿色的蔬菜提供了坚强保障。

    进入21世纪,全市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通过提高单位产量,调整内部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品种,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逐步登上新台阶。

    大连市政府多管齐下,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改善耕地质量、农田灌排等农业基础设施,克服坡耕地多、土层薄等先天不足,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等多种方式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24.4亿斤,比1978年增长了15.3%。

    蓝图划定,优先发展大连乡村

    几年前,大连就开始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在农村吃水、用电、出行、信息网络、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出台《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围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等10大领域,提出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举措52项。

    大连市已成立大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有关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副组长,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并成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专项推进组,确保精准发力,推动各领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中特别缺乏农村人才,从今年4月以来,大连市共选派1024名优秀干部到乡村工作,对全市行政村及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所在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选派干部扎实推进农村党建,助力乡村经济,创新乡村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启动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绿色防治病虫害技术。在庄河市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瓦房店市被农业部列入全国51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在瓦房店市、庄河市建设3个区域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中心,推动1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改造。

    下一步,为加快实施大连市乡村振兴战略,大连市委、市政府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规划编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目标,根据省“1+9”规划精神,抓紧完善《大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加快编制9个专题规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落实,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本版内容由大连市农委办公室提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28/8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