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领航!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

零零社区网友  2018-12-20  互联网

    新华社记者赵超安蓓姜琳陈炜伟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2018年注定极不平凡——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

    世事纷繁,应对有力。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稳中有进,书写出大国经济的崭新篇章。

    高瞻远瞩领航掌舵

    12月13日,长度超过12公里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顺利贯通。明年,这条铁路有望建成通车。

    不远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建设进入收官阶段,明年将正式开幕。

    充沛的生机活力,正是中国经济的鲜明写照。

    当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8年中国经济作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判断。

    今年,距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有10年。尽管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增长,但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各类风险加快积聚,不稳定性陡增。

    踏上发展新征程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用一份稳健的成绩单,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6.7%的增长,就业稳、物价稳,“稳”的格局没有改变;

    前三季度,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升至60.8%和78%,“进”的态势持续发展;

    前三季度,新登记注册企业数日均超过1.8万户,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的力量不断壮大。

    稳中有变态势下,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展现出巨大韧性和深厚潜力。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世界舞台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巴西中国问题专家卡瓦略如是评价。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稳健的成绩单,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

    一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7个“坚持”,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经济处在跨越关口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经济巨轮航向更加清晰;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凝聚人心、更有温度;

    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年,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内生动力更强;

    财税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深入推进,这一年,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除;

    着眼“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年,坚持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经济发展后劲更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一年,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发展短板加力补齐;

    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这一年,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实现以进促稳。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丰富发展。

    稳健的成绩单,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谋划——

    今年“双十一”当天,天猫交易规模首度突破2000亿元,全国处理快件量达4.16亿件,再创历史新高。

    消费提质升级,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顶梁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此前一个多月,中央就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出台重磅文件,部署以消费提质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2018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4次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重要节点为经济运行把脉定向、相机调控;     

    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着眼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一年来,党中央以更加宏阔的视野、更加长远的眼光,为经济发展察局驭势、谋划蓝图。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改革开放持续向深入推进;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强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年来,围绕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党中央运筹帷幄,加紧推进经济领域各项工作。

    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到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年来,围绕经济发展重点难点,一系列重大部署接连出台,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稳健的成绩单,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4月的海南,满目苍翠,天蓝海碧。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琼海、三亚、海口等地,深入农村、科研单位、政务中心,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出席重要会议,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明前进方向、作出系统部署。

    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4月,长江之行,3天两省四地沿江考察,实地调研经济社会发展,谋划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聚焦东北振兴,4天跨越东北三省,在关键节点指明前进方向;

    11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考察上海,看企业、进社区,谈创新、论党建,为上海改革发展指引方向,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

    ……

    四季更替,岁月如梭。

    一年来,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引领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纵观中国经济,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凸显,“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转变势不可挡。

    不惧风雨运筹帷幄

    海关总署12月1日对外发布消息,截至11月中旬,我国进出口总值已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近15%。

    “我国外贸市场多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个别市场的波动对整体外贸发展的趋势影响有限,我国进口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

    在时间轴线上观察,2018年的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两难和多难问题。

    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

    “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工作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坚定务实。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闯关夺隘。

    面对变化和挑战,要更加善于拨云破雾,看清方向,把住大局——

    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平等磋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面对经贸摩擦扰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为中国经济沿着既定方向前进持续拓展发展空间。

    面对变化和挑战,要更加坚定沉着,迎难而上,扎实工作——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影响首当其冲。

    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可分别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和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

    把稳就业放在首位,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守住民生之基。今年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

    从年初的7.9%到前8个月的5.3%,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走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甚至回落至3%平台。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出现多年罕见的低增速。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建设若干重点工程。

    不是不需要投资,而是要避免无效投资、防止大水漫灌;投资空间不是没有,而是让资金投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作用下,投资增速从9月企稳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触底后于10月实现年内首次回升。

    面对变化和挑战,要更加清醒警觉,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4月的北京,春暖花开。

    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

    21天后,年内首次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强调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持续推进去杠杆,困难大,阻力更大。但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关必须过。

    一年间,一系列政策在多个领域发力。

    市场化债转股、处置“僵尸企业”、加强金融监管、遏制资金脱实向虚……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热点城市房价降温势头显现。

    面临多变的外部环境,资本市场出现震荡。

    10月19日上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负责人接连表态,一系列政策纷纷落地。

    面对变化和挑战,要更加真抓实干,稳定预期,坚定信心——

    年中,所谓改革导致国进民退、民营经济离场的论调浮现,引发争论和担心。

    9月底,在东北三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营企业辽宁忠旺集团。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总书记的讲话力拨千斤。随后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民营经济鲜明表态:在给受表彰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明确“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20/8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