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神奇的再生稻

零零社区网友  2018-12-14  互联网

    何红卫乐明凯

    “湖北蕲春种出如此高水平的再生稻,简直太神奇了!”10月19日,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辛格尔顿博士(GrantSingleton)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观摩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现场时说,再生稻是一个节本增效、轻简实用的好技术,要将好的经验带回去,让中国的再生稻先进技术造福于东南亚地区,甚至是非洲地区。

    10月18-20日,再生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蕲春县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菲律宾等12个国家的再生稻研究专家、相关企业代表150多人参会。

    “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是对水稻生产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少波参会时介绍说,机械化生产是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再生稻发展的重要方向,2009年以来,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团队研究开发的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已在湖北省及其周边省份大面积推广,2018年湖北就发展300多万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两收亩产过吨粮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收获后的休眠芽萌发成穗再收获一季的水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优质、省种、省水、省工和增收等优势,能够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在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种植。2018再生稻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认为,中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按再生季每亩300公斤产量计算,全国能增收150亿公斤稻谷。

    10月19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羿国香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头季已实产验收的两块再生稻田进行了再生季现场收割测产,两块机收再生稻田再生季平均亩产为403.6公斤,加上8月6日头季实收产量669.2公斤/亩,“头季+再生季”亩产稻谷1072.8公斤。

    赤东镇酒铺村是蕲春县发展再生稻种植的一个窗口。蕲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顾盛中说,近年来,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和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蕲春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已实现大面积再生稻“一种两收亩产过吨粮”。

    孟加拉国全球最大非政府组织BRAC的农业与粮食安全项目主任伊斯兰姆博士(MDSirajulIslam)说,湖北机收再生稻两季亩产超过1000公斤,而且再生季的产量可以达到头季的60%左右,这的确令人惊讶,很乐意与中国同行一起在全世界推广机收再生稻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加藤洋一郎博士(YoichiroKa?to)说,日本再生稻的发展将以优质粳稻品种为主,穗子大小是再生季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探究强再生力和大穗形成的生理特征以及早熟、抗低温再生稻品种的选育将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窦富根博士说,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是促进美国再生稻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气候变化、倒伏、水分管理等因素对再生稻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再生季产量还有提升空间

    “SALIBU”技术是来自于印尼的一种水稻再生种植制度,每年可以收获3.5-4次,并能获得较高的周年产量。

    应用“SALIBU”技术使再生季产量潜力可达到主季产量的80%。印度尼西亚水稻研究中心农学家阿格斯天尼女士(NurwulanAgustiani)介绍了“SALIBU”技术即主季收获后7天,再割一次,留桩高度3-5厘米,再割前后7天需无水层,再割后7-14天灌水施肥。但“SALIBU”技术存在大面积推广劳动强度大,无水层情况下杂草严重,雨季倒伏等问题。

    运用“稻桩倒伏再生稻”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再生季的产量,其再生季的产量可达到头季的80%。来自泰国巴吞他尼府水稻研究中心莉达雅博士(NittayaRuensuk)介绍了泰国部分地区采用碾压的方法,使头季收割后的稻桩倒伏,从而促使低位再生芽萌发,以形成大穗从而提高再生季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广东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钟旭华博士介绍,可充分利用广东热、水、光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势,发展“头季-再生季-蔬菜”模式,冬季种植经济作物,如土豆、芥菜等,可有效解决水稻和经济作物的矛盾。试验表明,再生季施提苗肥和穗肥对广东再生季增产作用最大。促芽肥对再生季产量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目前已经设计了广东机收再生稻技术规程。尽管广东省机收再生稻面积不大,但总体表现为产量逐年上升。

    像种果树一样种多年生水稻

    “种一次水稻可以多年收割,把水稻从一年生变成多年生,就像果树一样。”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胡凤益介绍说,宿根性多年生水稻就是把地上部分收割后,保留地下茎部分,免耕。等到来年,从地下茎部分又可长出新的水稻苗,再次成为可以收割的稻谷,一次播种可收割四五年。

    胡凤益与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陶大云合作,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的多年生性状,培育了一系列多年生品种。多年生水稻可以越冬,而大多数再生稻不能越冬。种了多年生水稻后,只要不破坏地下茎,免耕,还可套种蔬菜、小麦等作物。目前,多年生水稻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只在一些一季稻种植地区试验种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建福说,在所开展的品种筛选试验中发现,再生季产量主要来自倒2和倒3节位。未来重点选育高产、抗性强、优质、适应性强和再生力强的再生稻品种。

    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生长越慢后期的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倒4和倒5节位上的再生芽。当再生芽的长度短于3.5厘米时,其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当其生长到一定长度,冲出叶鞘的再生芽活芽率较高,基本全部存活。

    越南农业科学院杜氏秋香女士(DoThiThuHuong)对再生稻的留桩高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再生稻的生育期与留桩高度呈负相关。在不同地区留桩高度需要根据温光资源条件来选择。

    让再生稻可持续发展

    “头季机收是再生稻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团队针对再生稻生产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技术瓶颈,着重研究再生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彭少兵及其团队的研究,明确了再生季干物质生产与太阳辐射利用率是决定再生季产量的重要因素;揭示了再生季稻米直链淀粉、酚酸类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是再生季稻米口感更优的生理机制;阐明了头季机械收割后,收割机履带非碾压区通过边际效应缩小了与传统人工收割方式再生季的产量差;进行了再生季与头季、与同期晚稻稻米食味品质比较,再生稻安全品质(重金属含量变化)研究,及适合再生稻生产的专用收割机研发。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介绍,已筛选出适于湖南再生稻生产的品种,通过早移栽的方式优化水稻的生育期,采用“四防一增”栽培技术,即防止再生季低温条件下抽穗、防止头季高温危害、防止头季稻倒伏、防止纹枯病和稻瘟病、增强水稻再生力。开展了头季机械直播方式的研究,使机械施肥和除草与播种同步进行,有效地减少劳动力的消耗和其他投入。

    “印度65%人口以水稻主食,综合印度的土壤气候条件和收益比较,选择短生育期、高产品种,蓄留再生稻是经济可行的方式,而且再生稻能有效利用资源,避免秸秆焚烧,是保障粮食安全、解决环保问题的重大契机。”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斯图尔特博士(AlexanderStuart)介绍说,研究表明,在印度主季适时早播是再生稻及后茬作物成功的关键。

    水稻集约化生产可结束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提高营养和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国际水稻研究所辛格尔顿博士(GrantSingleton)例举了再生稻利用水稻生长季节的异质性,能够减少稻飞虱发生;降低头季留桩高度,能显著减低个别种类的二化螟发生;增加再生稻种植面积,有可能增加水鸟和两栖动物的数量,但是也有可能加重某些病害、鼠害和杂草危害。在注重农业产量的同时,也要发展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农业,促进农业产品的绿色发展。

    农民日报近年来对湖北再生稻的图文报道:

    2015年10月29日《“校地”合作发展再生稻》

    2015年11月9日《把品质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广再生稻——访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

    2015年12月4日《转方式、调结构——湖北农业着重发展再生稻产业》

    2016年10月24日《七院士田间考察“再生稻”》

    2016年11月17日《10万亩到220万亩,再生稻的湖北“逆袭”——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

    2017年2月7日《农大教授与种粮大户的田间对话:发展再生稻大有可为》

    2017年11月13日《湖北:再生稻如何绿色“再生”》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14/8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