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共论生态文化 共推绿色发展

零零社区网友  2017-11-23  互联网

图文:共论生态文化 共推绿色发展——第四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发言摘要    农村新报讯 巴东县、竹溪县、利川市、南漳县、大冶市等5个城市获得“湖北省森林城市”授牌。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等40个城镇分别获得“湖北省森林城镇”命名,武汉经济开发区东荆街郧阳村等1251个乡村分别获得“绿色示范乡村”命名。

    为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生态支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玲

    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生态文明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绿满荆楚”行动为抓手,推进重点区域湿地群保护修复工程,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省绿色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接力传承,需要文化传播。湖北生态文化论坛每年一次,广邀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纵论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为湖北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破解难题、厚植优势,为湖北中部崛起,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生态支撑。

    打造生态文化发展的靓丽名片
    省林业厅厅长 刘新池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理论支撑。
    本届生态文化论坛选择“湿地与城市”为主题,邀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寻湿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我们相信,第四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的举办,必将碰撞出智慧和思想的绚烂火花,必将写下湖北生态文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必将为增强湖北的“文化自信”贡献正能量!

    修复湿地 造福人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文宣

    武汉湿地目前面临污染、开垦和改造、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的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水资源的利用也不合理。
    建议都市湿地的修复分三步走。第一步生境条件修复,包括景观的修复和功能的修复。第二步是连通性修复,包括江湖连通、湖泊湿地内部连通以及水陆连通。第三步是水文自然节律的修复,包括控制放养,恢复生物多样性。

    利用资源 创新升级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 雷光春

    武汉要充分利用特有的资源禀赋,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开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吸纳全球智慧,构建面向全球的创新平台,引进1000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大师,打造引领世界生态城市发展的大师工作室,缔造大师之城,“产学研”一体化,形成生态产业集群,培育世界级生态高科技公司,向世界传播武汉模式。

    不忘绿化祖国的“初心”
    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 封加平

    湖北林业扎实推进国土绿化,严格管护林业资源,突破性地发展林业产业,大力营造爱绿护绿植绿的社会风尚,多项工作在全国林业系统出典型、创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绿化祖国”是全国林业人的“初心”,为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是新时代林业人的光荣使命。国家林业局将牢固树立并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创建知名滨水生态绿城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丁雨

    水优势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要做足做好水文章,勾画出江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规划建设世界一流亮点区块,狠抓“四水共治”,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保护长江 刻不容缓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志高

    强化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和恢复刻不容缓,长江经济带湿地面积1154万公顷,占全国的21.5%,这一区域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区域。湿地围垦、建设工程占用、污染等威胁仍很突出。因此,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要求,必须切实强化这一区域的湿地保护和恢复,要在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退耕还湿、国际湿地城市发展建设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省份予以倾斜支持。要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留住湿地 捍卫乡愁
    湖北省文联主席 熊召政

    “百花洲上百花开,花落梧宫没草莱。往事鹧鸪啼茂苑,新词杨柳唱苏台。”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在湿地上建造公园的,苏州的百花洲可谓最早见诸文字。
    而今,大片湿地的消失,意味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春之画卷的毁灭,意味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秋之景色的消亡。
    希望我们能埋葬无知,让城市与湿地重获生机,重新像唐人的诗歌,永留清新隽永的感受。

    城市双修 天人合一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李景奇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文明、环境、伦理、生态的天人合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人与自然 高度和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设计师 陈斌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生态是根基——西溪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湿地最为重要的根基。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1-23/7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