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绣锦州
( 2015年12月26日 01 版) □□张琦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辽宁锦州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载入史册的辽沈战役在这里打响。锦州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近年来,锦州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说,锦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把农业大市建成农业强市,在辽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全市农村建成走向工业化、城镇化的宜居乡村和美丽乡村。
黑土地里刨出金——设施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今年天旱,苞米收成受了很大影响。好在也不全指望这地了,虽然不能出去打工,但是在村里的合作社里干活,收入也不错。”锦州义县七里河镇七里河村的魏学东告诉记者。
魏学东所说的合作社是去年村里新建的存仁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农民手里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去年建成每栋长160米的大棚8栋,栽种非洲菊2万株,收益30万元。今年7月又新建了16栋大棚。
合作社理事长毕存仁介绍说:“非洲菊(又称扶郎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成活率和产量高,用途广泛,价格合理,在东北销量较好。我们采用村民入股,村集体统一经营,年底分红的经营模式。设施大棚是避灾农业,多旱跟我们也没多大关系,还能安置年龄大的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
2015年义县遭受了罕见的“卡脖旱”,如果没有了设施农业,在这个大旱之年很多农民会损失惨重。为了减少农民的损失,义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义县拿出370万元抗灾自救资金,扶持设施农业生产,为每个占地100亩的新建温室设施小区补助40万元,累计扶持9个新建小区。为了解决广大建棚户资金短缺问题,推出给新建设施小区办理“设施农业物权证”,向信贷部门抵押贷款,用以缓解农户资金压力,到2015年底累计发放贷款890余万元。
锦州市滨海新区娘娘宫镇娘娘宫村统一规划流转了500亩土地建成了百果园,由农民在园里新建了100栋大棚。村民何丽影说:“以前自己在家也搞过大棚,但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收益低,现在政府给统一集中在一块,变成了休闲农业,离城里近,我棚里的草莓到明年1月中旬就可采摘了,每斤最低也要30元,一个棚纯利润有七八万元。”
近年来,为确保设施农业的优势主导地位,全面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锦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从2008年至今,全市共拿出补贴资金2.8亿多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小区,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小区40多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17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小区建设完成13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所占比重逐年递增,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
锦州市市长刘兴伟很是关注农业结构调整。他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锦州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创造农业提质增效条件。立足比较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的策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地区化布局。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加大设施蔬菜、水果、花生和畜牧业生产的比重。”
培育经营新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施药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或阴天,作业后的投入品包装一定要回收,集中销毁,作业人员在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洗手。同时还要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作物生长期结束后要上交记录。”这是凌海市小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制定的《投入品管理制度》中对作业人员的职责要求。
小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凌海市余积镇小方村,建有占地面积780亩的蔬菜标准园一座、高标准日光温室150栋。该合作社理事长奚满说:“等一月中旬西红柿下来后,统一包装,一天发一车或两车到上海,一车能装4万多斤。我们实施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供应和使用、统一产品认证和注册商标、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每栋温室纯收入可达6万元。”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订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进行蔬菜生产。合作社每年与农户签订蔬菜生产购销合同980亩,带动农户达260户,吸纳劳动力342人。合作社年收购各类蔬菜6450吨以上,45%的蔬菜销往东北三省,55%销往广东、上海等地。
锦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较早,但多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为主,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为了提高设施农业管理水平,最大化的提高农民效益,锦州积极引导扶持设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指导、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锦州市副市长王立维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小规模经营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农业要发展必须突破小的限制,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200个,新增家庭农场100个,土地流转规模超过百万亩,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逐步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据初步统计,全市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352家。经工商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3468家,合作社成员近10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数近15万户。农民合作社资产总额实现20多亿元。
产业化突飞猛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北镇市鸿远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示范园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月4日,室外虽然天寒地冻,但合作社生产车间内却是热火朝天。合作社理事长唐英奎介绍说:“现在普通葡萄一斤才一两块钱,我们合作社的葡萄通过集装箱运往深圳的超市,批发价一斤4.85元。”
为缓解市场果品的供求关系,提高经济效益,鸿远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社兴建了8栋冷库,可以储存200万公斤葡萄。按2014年保鲜葡萄销售价计算,每公斤可增加收入2元,总收入可增收400万元。
“锦州小菜”是锦州市的著名品牌,享誉海内外。锦州百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以“公司+农户+基地”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依靠当地蔬菜种植优势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凌海市金城镇发展到凌海市、义县等辽西地区,带动种植面积达7.5万亩。
为推动锦州市设施蔬菜加工业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并结合蔬菜产品市场特点,延长供应期,锦州市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与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在蔬菜上市旺季低价格时购进蔬菜,进行储藏、速冻或加工,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时出售,既缓解蔬菜生产旺季销售难的矛盾,又提高蔬菜原产品的附加值。
锦州现有水果蔬菜加工龙头企业23家,依托百通食品、汇源果汁、金源酒业、大实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果蔬加工业发展。凌海、义县重点扩大蔬菜加工生产基地,北镇重点发展葡萄加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建设25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年产50万吨。
锦州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26家,总数达448家,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锦州市农委主任闫哲向记者描绘了锦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蓝图:“到2020年,依托全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粮食油料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果蔬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0家,产值达到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