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个因科技改变的村庄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2-18  互联网

一个因科技改变的村庄

——内蒙古五原县联星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光伏新镇扶贫项目纪实

( 2015年12月18日  05 版)

    联星村村委会和村民活动室。

    能电池板,上可发电,下可种养。借助网架式支架安装的太阳

    在联星村生产区,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每天都在发电。

    在联星村生活区,已建成457套这样的标准化住房。

    编者按

    在内蒙古五原县,伴随光伏扶贫事业的发展,催生出一个明星村。本刊记者特别走进该村,实地探看这个村庄因科技而变、因光伏资产收益精准脱贫的情况。令记者惊喜的是,联星村在引进光伏扶贫项目后,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事实上同步实现了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特别是在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面,做出了务实、有效尝试。这样复合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才是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典实务案例。

    

    本报记者孟军文/图

    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内蒙古五原县隆兴昌镇联星村就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这个原本以简陋的砖土结构房为主的村落,曾经破败、杂乱的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漂亮的光伏一体化住宅;过去冬天里缺乏生机的裸露土地上,架起一排排兼顾发电与种养功能的太阳能电池板:紧邻住宅区建起饲养规模达10万只的奶山羊标准化光伏养殖场,四周的土地经过治理后形成2万亩现代化种植区。村书记李永富介绍说:“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市、县两级政府为联星村牵线,引进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后实施的光伏新镇扶贫项目,这个项目凝聚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合力,让联星村一跃成为五原县的明星村,成为县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综合示范村庄。”

    联星光伏新村由五原县隆兴昌镇同联村和五星村组成,有人口1352人。过去这个村大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吃粮靠种地、花钱靠打工”,是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庄。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8337”发展思路,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所谓“十个全覆盖”工程,包括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适逢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出台实施光伏扶贫的政策,联星村幸运地抓住了机会:从2014年3月开始,在县政府的主导下,引进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以下简称山路集团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开展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扶贫工程的光伏农牧城镇化项目。

    在李书记的带领下,记者实地参观、切身感受了联星村这个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村的变迁。与周边普通村庄不同的是,联星村由生活区和生产区两部分组成。项目实施后,一期工程期间,山路集团公司投资8.5亿元,搬迁2个行政村,复垦2350亩耕地。在生活区内,山路集团无偿为农民建设457套50至100平方米的住房及占地半亩左右的配套庭院经济小院,同时在屋顶上和院内空地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院内电池板下,可种植油用牡丹、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建成的这些住房及光伏设施,均无偿赠送给当地贫困人口、无劳动能力及残疾人等。与此同时,村里配套实施安全饮水、街巷硬化、通电及广播电视通讯、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工程,同步完成绿化、美化、亮化,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农村社区化、就地城镇化。

    给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的同时,村里又建起光伏农牧业生产区,贫困户可以在此务工或者参加合作社获得收入。山路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网架式支架在此派上大用场:这种支架同时具备喷灌和遮阳网架的功能,可以在喷灌等农业设施上方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贫困户迁入光伏城镇化住宅区以后,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通过土地整理、建设水利设施,安装太阳能提水装置,购置大型农机具,联星村的种植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在项目实施中,联星村发展光伏农业以种植油用牡丹、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为主,同时为养殖业提供优质苜蓿等饲料。发展光伏牧业,则是计划在联星村建设30万只奶山羊养殖场,与一般养殖场不同的是,在联星村养殖场的屋顶和活动场地内,均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公司还自建加工厂将鲜奶进一步加工成液态奶、羊酸奶、羊奶粉及羊奶制品等。

    在生活区,记者参观了两户农民的新居:一户正在装修,房子约120平方米,厨房和卫生间齐全,户主是一对年轻夫妇,房屋装修标准与一线大城市没什么两样:塑钢窗、瓷砖地、定制门……另一户已经入住,约50多平方米,户主是一对老夫妇,房顶和院里都架着光伏设备。老两口告诉记者,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不愁吃、不愁穿,因为光伏发电能给每户带来3万元收入。老两口平时看病有卫生室,娱乐有活动站,日子过得很舒坦。

    在村里的生产区,记者看到一排排架有光伏设备的大棚,下面有羊群和农作物。村书记介绍说,山路集团公司在村里开展光伏扶贫,大大提高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了,纷纷加入光伏产业的建设行列。现在联星村每个农户的年收入,除光伏发电带来的3万元收入外,还有来自土地流转的收入2万至3万元,庭院内精细化农业收入也有3千至5千元,合作社种养殖收入3万至5万元,每户年收入总计可达8万元左右。因科技而变的不止是村民生活,如今的联星村,农业生产已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年产绿色和有机粮食4000万斤、奶山羊10万只。同时,光伏产业利用屋顶、院落、圈舍年发电8500万度;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和服务业出售农畜产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互相促进,齐聚发展。记者见到这里的年轻人,人人有工作,农民正向产业化工人转变。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村里的老人们,有的在活动室打牌,有的在健身房健身,有的在家里乐呵呵地看着四五十寸的大平板电视,整个村庄,家家户户的每个细节,都透着浓浓的安居乐业的味道。

    谈及山路集团公司为何积极参与推进这一扶贫项目,山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倪海光直言不讳地说:这得益于公司全光伏产业链低成本的优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四部委联合批准的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山路集团公司历经多年不懈努力,打造出以煤矸石为源头、以八大工农牧业产品为终端的两条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参与推广光伏扶贫事业后,山路集团公司成立“山路光伏扶贫基金会”,计划在未来5至8年确保10万户、30万人实现脱贫致富。为此,公司调动一切社会和企业资源,确保实现扶贫目标。光是联星村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即达20亿元,计划搬迁3个行政村,共计4536人,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山路集团公司负责人坦言:通过光伏扶贫,不仅帮助了更多人脱贫,助力了自治区产业升级,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社会认同和企业凝聚力,为集团未来的发展营造了更良好的氛围。

    “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民主体”,正是光伏扶贫项目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而科技的力量,经由与产业结合,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落地,也的确可以迅速改变一个村庄。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18/7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