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原特色彩云之南

网友投稿  2015-12-05  互联网

高原特色彩云之南

云南特色,在于高原。具有鲜明的立体型地貌、立体型地质、立体型气候、立体型热量和立体型水源等特点,地理、地缘、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物种资源、产地生态和人力资源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八大突出优势。基于此,云南作出了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决定,重点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板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2015年12月05日  04 版)

    文山葡萄丰收农民笑

    香蕉丰收

    云南咖啡

    泸西高原梨

    天麻

    松茸

    云岭牛

    1生态之特

    云南是世人公认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都”“中药材宝库”,如今通过差异化凸显特色化,打高原牌、走特色路,更呈现出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四大鲜明特色。丰富多样

    ——粮食作物:除了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品种外,还有大麦、燕麦、荞麦、青稞等小杂粮50多种。

    ——蔬菜:全省现有蔬菜品种1800多种。尤其是野生蔬菜种类繁多,仅松茸、牛肝菌、干巴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就多达250多种,是名副其实的“菜园子”。

    ——花卉:云南野生花卉资源有2000多种,其中“山茶、杜鹃、兰花、百合、报春、龙胆、绿绒蒿、木兰”等八大名花争奇斗艳。目前鲜花已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的“花园子”。

    ——茶叶: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凤庆县锦秀古茶树已距今3200多年,现有古茶树分布面积200多万亩,有地方茶树品种266个,已列为国家茶树品种资源的有127个,居全国前列,是名扬海内外的“茶铺子”。

    ——中药材:云南已查明的药用植物4758种,是全国中药材重要的种质基因库,已经形成规模种植的仅有100多种,开发潜力巨大。是全国生物药业重要的原料基地,堪称全国中药材宝库中的“百宝箱”。

    ——水果:全省共有45科、80属、200余种,野生和半野生果树种类40多科100余种,居全国首位。“头顶香蕉、脚踩菠萝、跌倒抓起来两把花生”是云南水果丰富多样的真实写照,已然成为四季水果飘香的“果篮子”。

    ——山地牧业:云南有畜禽资源品种172个,占全国的12%。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优良畜禽遗传资源。2014年,云南草地动物科学院历经30余年自主培育的“云岭牛”新品种顺利通过审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4个、南方第1个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种。

    ——淡水渔业:由于云南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6大水系的上游,有9大高原湖泊,淡水鱼种类达629种,其中土著鱼种594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的41.2%。生态环保

    ——空气清新。云南面积广阔,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10人。大部分地区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可达5000个以上。

    ——日照充足。云南全年日照充足,日照时数达2200~3000小时。由于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烈。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起到了杀毒灭菌的作用。安全优质

    ——土壤有机质高。云南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占全国土类品种的1/4。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大多源于自然植物、动物、微生物残体,是生态的有机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地力基础。

    ——干物质积累多。云南大气层密度小,阳光透过率高,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产出的温带水果,糖分积累较高,糖酸比适中,口感好。

    ——养殖周期长。云南养殖业多为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六大名鸡的养殖周期一般是普通鸡生长的三到四倍;六大名猪的养殖周期比普通猪长一倍多;六大名牛的养殖周期比普通牛长一年多;六大名羊的养殖周期比普通羊长半年左右。养殖周期长有利于氨基酸等物质的积累沉淀,肉质鲜嫩细腻,含钙高,营养丰富。

    ——生态条件好。云南森林覆盖率超过50%,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2倍多。草地面积2.2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8.74%,位居全国前列,良好的生态条件,使得云南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低,病虫害不易传播,农药使用少。

    ——产品质量优。云南省是全国没有发生过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极少数省份之一。云南小粒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的独特风味,已成为雀巢、星巴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原料基地。云南大叶种茶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远远高于其他品种,大部分种植在深山幽谷,是真正的高山云雾茶。四季飘香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冬有鲜花,夏有雪山”四季共存的独特景象。无论是北方冰天雪地,还是南方高温湿热,云南农业生产都是一片生机盎然。可以说,一年四季,不分季节,天天在种,天天在长,天天在收。时鲜果蔬常年供应,春有早熟葡萄、桃、李、樱桃、杨梅;夏有龙眼、芒果、荔枝;秋有苹果、梨、石榴;冬有枇杷、香蕉、柑橘。时令蔬菜品种齐全,全年供应。元谋葡萄3月上市,梅里雪山下的冰葡萄11月份上市,供应时间长达9个月。马铃薯已经实现了三季串换轮作,冬马铃薯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370万吨,同一品种可以实现分季上市,一年四季都有鲜薯上市。

    2成就之特

    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4年,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达2958亿元,居全国第十四位,较2010年增82%。农牧渔业增加值达1822亿元,居全国第十四位,较2010年增86%。农产品加工产值1951亿元,比2010年增120%,年均递增22%。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09年至2014年,全省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960万亩,高标准农田(地)达到1500万亩,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6%,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全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39278人,其中正高职345人、副高职5357人。

    高原粮仓建设迈上新台阶。201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762.3万亩,居全国第十一位。粮食总产量1860.7万吨,较2010年增加330万吨。粮食生产克服了四年连旱影响,连续跨越360亿斤、370亿斤台阶,居全国第十三位。小杂粮种植面积869.3万亩,产量132.2万吨,名列全国前茅。

    特色经作量效齐增。全省蔬菜、油料、蚕桑、水果、甘蔗、橡胶、咖啡、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971万亩,比2010年增加1743万亩;农业产值1805亿元,增加876亿元。目前橡胶、咖啡、花卉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甘蔗、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蚕桑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居第五;马铃薯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五。

    山地牧业快速提升。全省草原草山面积2.29亿亩,其中万亩以上连片草场1048片,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七。全省肉类总产量达699.2万吨,居全国第十二。生猪存栏居全国第五、出栏居第七。肉牛存栏居全国第三、出栏居第七。肉羊存栏居全国第九、出栏居第十。禽蛋产量居全国第二十一,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十五,奶粉出口居全国第一。

    淡水渔业快速发展。全省共有淡水鱼629种,其中土著鱼594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的41.2%,居全国之首。2014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20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8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94.7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20%、80%、130%。淡水养殖产量居全国第十四。

    开放农业成果丰硕。“引进来”效果明显,雀巢、嘉士伯、联想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知名大企业进驻云南投资高原特色农业。2014年全省农业招商引资额达到190.6亿元,是2010年的5倍。“走出去”成效初显,全省到境外投资农业企业达139家、占全省总数的27.6%,投资额3.78亿美元。高原特色农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农产品出口额达28.9亿美元。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狠抓龙头企业培育,201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9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6户;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25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45户。建成省级精品农庄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8784个。家庭农场总数达到9094个。

    农业效益不断提高。我省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62.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2014年,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2461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元。

    3扶持之特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认可。去年,农业部领导在云南调研时,明确指出高原特色农业已与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和京津沪都市农业一起,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四种发展模式之一。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能够取得以上成效: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李纪恒书记和陈豪省长亲自带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钟勉副书记和祖林副省长深入基层和相关部门调查研究,亲力亲为推动工作。省委、省政府2010年以来先后召开了5次高原特色农业专题调研和推进会议,出台了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决定、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总体方案等12个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文件。

    得益于农业部大力支持。农业部领导三年间三次到云南调研指导,农业部与省政府签订了现代农业建设省部合作协议,多个司局、单位与云南省农业厅签署了司厅合作协议,在项目资金安排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对云南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指导。

    得益于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省委、省政府将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点,各地各部门协力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流转、草原草山家庭承包确权发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开远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红河州、宣威市、嵩明县、砚山县、石林县、隆阳区、新平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任务进展顺利。

    得益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看山愁、看水愁”转变成视土地为生生不息的“银行”,将农业由一个吃饭产业作为一个富民强县的基础支柱产业。引导农业生产目的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业功能由自给型向外向型转变,产业布局由散乱向集中转变,产业链条由重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生产条件由靠天吃饭向依靠科技装备转变,经营主体由单家独户向新型主体转变,农业投入由纯靠财政向多元融资转变,行业管理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等8个转变。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05/7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