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吉安“一村一韵”靓了乡村文化“表情”

网友投稿  2015-11-28  互联网

吉安“一村一韵”靓了乡村文化“表情”

( 2015年11月28日  05 版)

    吉安城西的钓源村,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村落。

    斜陂村农民“秀”书法。

    本报记者文洪瑛程天赐文/图

    行走在广袤的庐陵大地,记者被江西吉安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打动:这里古樟连片林立,古村落星罗棋布,古窑保存完好。这里诞生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流传着“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千古佳话。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里还是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灯彩之乡……“一村一韵”新农村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融合,营造了和谐、充满活力的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不能失忆,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书本中。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是一个地方的表情。文化,让我们触摸历史的肌肤,感知历史的呼吸,从而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吉安市委书记王萍的一席话,开启了记者的吉安乡村文化之行。

    万安农民:农忙拿锄头农闲拿画笔

    深秋时节,走进万安县,处处能感受到农民画的浓厚氛围:墙壁上画着农民画,灯柱上挂着农民画,石凳上刻着农民画,姑娘们穿着农民画元素的服装;农民画扇、农民画包、农民画盘、农民画抱枕等工艺品随处可见。10月28日,“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在万安县高陂镇田北农民画村举行,这是该县自去年成功举办“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后,再次承办此类赛事,万安本土农民画家匡小兵的作品《归》荣登此次比赛金奖榜。

    在万安县农民画家协会会长梁西江家的农民画展厅,记者欣赏到了从古至今的万安农民画。早在唐宋年间就已萌芽:九皇图、元宵图、诸天大圣图、门神画以及各式各样的年画、烙画、剪纸、浮雕在各个朝代层出不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万安农民画家把传统的漆画、壁画、年画等技法融为一体,还吸纳剪纸、绣花技艺之精华,形成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画风。

    万安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之乡”。今年,万安县建立了“中国农民画精品展示馆”,成为全国一道亮丽的农村文化风景。万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修桢介绍了万安农民画的发展情况。

    万安县委书记李伟平说,近年来,万安县以“文化强县”为目标,结合“旅游兴县”战略,把农民画作为农民致富、推进“旅游兴县”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打造。为此,选择在农民画家较多、山水人文环境较好的高陂镇田北村,高标准建设了全省首个集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写生、交易和休闲旅游“六位一体”的农民画村。田北画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江西省AAAA乡村旅游景区;高陂镇被评为“江西省十大休闲旅游小镇”之一。

    村民陈上智一家三代都是当地有名的农民画作者。像他们一样,目前万安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农民达300多名。

    永新书法村:带出一个“全国书法之乡”

    秋雨潇潇,记者来到被誉为“书法第一村”的永新县在中乡斜陂村,农民“书法家”们荷锄归来,洗净双手,磨墨狂书。在村文化室,62岁的农民龙秋先告诉记者,今天下雨,不干农活来写字。节日农闲时,农民都在这里探讨书法,飚字比赛。庄堂习武和书法是这个村两大传统文化。话语间,龙秋先铺纸蘸墨,写下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诗句,其浓浓的泥土气息、质朴空灵的韵味、圆润老到的用笔令记者赞叹。

    永新县文联主席贺剑文也是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他一边即兴和村民一起写着狂草,一边告诉记者:2000年永新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书法之乡”,现有全国书协会员6名,省书协会员29名,有一定造诣的城乡书法人才1200多名;300余件书法作品在全国展出,90多件在国外展出;境内分布书画室112家,名家书法匾额或碑刻89处。

    历史人文的熏染是造就永新“全国书法之乡”的渊源背景。自东汉末年建县1800多年来,永新人文蔚起,灿若星汉,进士、举人不计其人,2人官至尚书,2人身居相位。

    书法大家刘郁文、刘勃舒,中国书协会员、江西省书协顾问尹承志,将军书法家左齐和李真等都是永新人。

    永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天然告诉记者:为抓好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县内许多学校确定学生每天晨练书法15分钟,以尹承志等名家为典范,从规范学生语数作业入手,强化书法尖子班培育,构建墨香校园。县书法家协会经常组织县内书法名家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讲授书法,邀请省内外书法名家来永新开展书法艺术讲座。重视书法阵地的构筑,建成“文化艺术长廊”、“书画艺术之窗”、“千米书法灯箱长廊”等;利用乡村祠堂、废弃教室等场所,打造“农家书法展厅”,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赛活动。

    青原区古村落:

    文化旅游古韵值钱

    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余座古牌坊、古书院,100多座古祠堂,1000余栋古民居……吉安市青原区古村落文化遗产丰厚。该区秉承“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民俗文化和古村落保护“护”出新天地。

    经历千年风雨的渼陂古村、陂下古村、横坑古村,都是立足于保护保全来开展有序利用,保留了古建筑、古文化的原汁原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渼陂古村、陂下古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渼陂古村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一段会说话的历史,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合理开发和保护。”秉承这样一种情怀,该区不盲目追“新”,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重,将古村保护纳入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格局中。一批文物维修、水系疏浚、村史馆建设完成。村民创办“农家乐”等,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去年,仅渼陂古村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户户均创收2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该区为民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收集整理出文天祥故事、渼陂彩辇、新圩箍俚龙、青原喊船等特色文化品牌。省级非遗渼陂彩辇参加国际傩文化艺术节和全国民间艺术会演荣获“山花奖”表演奖。每年举办的庐陵文化旅游节,成为青原区乃至吉安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28/7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