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多户联建,马铃薯产业多了一道保险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21  互联网

河北省围场县统筹财政和金融资金支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多户联建,马铃薯产业多了一道保险

( 2015年11月21日  07 版)

    位于围场腰站镇腰站村3组的万吨马铃薯贮藏窖。

    资料图

    本报记者姚媛

    金秋时节,在河北省围场县广袤的田野里,机械轰鸣声震耳欲聋,马铃薯收获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一个个饱满粗壮的马铃薯瞬间从地里翻涌而出。数着刚刚卖出马铃薯的大把钞票,盘算着今年的收入,城子乡科技致富能人刘小东说,现在一半的马铃薯已经卖出,剩下的要存到合作社建的窖里,等春节过后再卖,价格会更高。

    刘小东是东城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该合作社建的贮藏窖坐落在国道111线城子乡路边的一块荒地上,占地2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拱顶非字型窖群,贮藏能力达5000吨,总投资260万元,是由刘小东召集合作社20余名社员于2012年共同出资并享受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兴建的。走进院里,保温门上方“惠民工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标识)四个绿色大字赫然跃入眼帘,等着御货的马铃薯货车排成长长的队伍。“自从合作社建了这个窖,我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价格不合适就存着,也不怕烂。以前在自家挖的山洞里搁着,天热一点就烂。2013年我租了其他2个社员的4个窖,再加上我自己1个,一共5个窖,存了500吨,春节以后卖的,扣除贮藏和挑拣费用,一吨多挣了400元,要是没有这窖,20万上哪儿挣呀?”社员付艳丽美滋滋地说。

    围场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年平均种植马铃薯60万亩,产量120万吨,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先进适用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当遇到市场行情低迷时,低价倾销、丰收不增收的风险也在加大。特别是自家靠山挖的那种贮窖,既没有通风设施,又控制不了温度,损耗率高达15%左右。

    自从2012年国家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以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农民科学贮藏和错季销售提供了保障。四年来,围场县共建设60吨马铃薯贮藏窖1035座,100吨组装式冷藏库23座,增加贮藏能力11万吨,农民直接增收3500万元,损耗率降低4个百分点,惠及了全县19个乡镇634户农户和30个合作社。

    为保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顺利开展,当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有关乡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储藏窖建设及需求等情况后,采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与县内其它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点面结合、成片推进。对已建成的贮藏窖要加强监管和维护,努力确保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同时积极推动贮藏窖的综合利用,结合当地实际研究适合不同产品和季节特点的储藏加工技术,实现“一窖多用”,切实提高贮藏窖使用效率。

    当地县政府每年都从县本级财政中列支1000万元,支持马铃薯产业。自2012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以来,县政府要求多户联建的,贮藏量达到5000吨以上的,在市场建设配套上必须从1000万马铃薯产业支农资金中予以优先扶持。对通过审批的农户和合作社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县产业办积极协调农牧、国土、发改、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尽快办理项目、土地审批手续,做到了早立项、早审批、早开工。对建窖的部分农户或合作社缺乏启动资金这种情况,县政府协调农村商业银行、农行、华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五户联保”、“信用卡”等方式为部分建窖农户解决了3000万元贷款。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21/7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