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现代企业运营中,品牌管理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经营策略,也是资本市场考察企业的重要标准,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农业行业同样如此,品牌要做大,产业集群要形成,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近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与本报联合承办的2015品牌农业论坛在福州举行,论坛以“品牌与金融”为主题,与会专家代表就品牌农业与金融资本的互动共赢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
现代农业如何发展,品牌农业如何升级?发展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和产业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农业领域,产业资本通过股权融资、投贷结合等方式,引导资金和好项目进行对接,对产业提升、品牌建设、竞争力提高和行业整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做活特色产业加把柴
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正宗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枸杞是宁夏的主导产业,截至2014年底,种植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13万吨,年产值达到50亿元。
但宁夏中宁枸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枸杞活性成分研究不够系统、枸杞功能保健食品开发滞后、枸杞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等问题。为加快中宁枸杞产业转型升级,中宁县于2015年初联合宁夏农业投资公司、北京中农科联投资基金以及中宁本地实力较强的企业,发起设立中宁枸杞产业投资基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据中宁县枸杞局局长孙学军介绍,中宁县专门出台了《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中宁县枸杞产业的投融资环境进行了优化。
枸杞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枸杞行业,并不是撒胡椒面,做表面文章。孙学军表示,通过枸杞产业基金的运作及宣传,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资源将目光投向了中宁枸杞产业。中宁枸杞干果销售价格在去年平均上涨38.2%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至9月份又平均上涨16.3%,枸杞鲜果平均价格达到300元/公斤以上,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4.1亿元。中宁枸杞已成为中国枸杞行业的核心品牌,并在今年9月份荣获“2015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中宁县副县长刘宏阳自豪地说,通过枸杞产业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中宁枸杞的品牌越来越响,实现产业和资本的良性循环与互利共赢。
而在我国云南省,借用资本助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更是走在前列。众所周知,云南是我国特色农业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云南立足自身优势,坚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走出了一条高原特色农业的自主型发展路子,为资本和农业之间搭建起了一座便捷高效的桥梁。
汇源集团在普洱市投资10亿元建设果汁加工生产线,蒙牛集团在昆明市投资5亿元建设乳品加工生产线,康恩贝集团在曲靖市投资4亿元建设药材加工生产线……近年来云南农业招商引资额连续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幅,2014年全省农业招商引资额突破了200亿元大关;资本的进入也进一步激活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谈起产业资本与云南农业互惠合作的成绩,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杜建辉对记者表示,目前省外企业到云南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达上百家之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体系为资本进入农业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
农企借力资本需苦练内功
农业企业的融资除了自我筹资和银行贷款之外,融资渠道狭窄,这早已成了农业企业难以突破的桎梏。实践证明,不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企业,终究难以在市场胜出。依托资本市场来拓宽融资渠道是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惯常套路,农业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借船出海?
农业企业结合资本发展的目标明确,但在拥抱资本市场之前捋清发展思路很重要。在中植集团中新融创现代农业部董事总经理郑文俊看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品牌农业是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
郑文俊表示,在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背后有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隐患,比如生态压力越来越大,经营方式粗放经营,农业结构失衡、三大主粮价格下跌等等。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结构转型,品牌农业则当仁不让。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比如种子期、扩张期、稳定发展期等等。郑文俊表示,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应该寻求不同的资本支持,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接受。比如在企业种子期,应该寻求孵化器或者天使投资,而在成长期则对应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到了企业的成熟期与市场扩张期,为了实现企业的壮大,企业则需要和并购资金接触合作。
企业寻求资本支持,为了提高资金支持率,首先应该明白社会资本如何筛选标的企业,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对接。业内专家表示,资本选择的企业,一般要契合当下的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而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基本面、企业成长性、团队管理、企业估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上市公司身份显赫,代表了农企在行业内的形象和实力,是最好的品牌宣传。郑文俊表示,用好资本市场,农业企业不仅可以募集大量的资金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管理、人才、市场、信用、品牌以及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的全新变化,推动转型升级时期农业的发展。
事实上,近几年来包括种子、化肥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农企登陆新三板等市场的速度大大加快,以海南省为例,目前已经有13家农业企业在主板市场、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借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农企品牌可做贷款质押
“有了这笔资金,新生产线可以上马了,我要让全国人民都呷到我们的‘八月粉丝’。”6月底,八月湖合作社理事长侯吉辉拿到了90万元的“救急款”,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农联会会员拿到的第一笔“互惠贷”贷款。
至此,在农业部、湖南省农委的支持下,湖南首款量身定做的金融支农创新产品成功放贷,湘西州以1∶10的比例撬动1.8亿资金帮扶合作社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对于金融的需求愈发旺盛,中央在金融政策方面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基层中小农企却总是感觉“口渴”,这与我国传统金融与现代农业的特点有关。
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郭红宇表示,农企或者合作社缺乏利于流通的抵押品,寻求担保又步履维艰,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从传统金融机构并不容易得到资金支持。
中小单体农户融资额度小,传统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服务模式,成为了融资需求中的夹心层。为了有效满足这部分农企的需求,平安银行在2014年上线了“橙e网”,协同核心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信息平台等战略合作伙伴,让中小农企免费使用云电商系统,都可以进行在线商务、在线支付、在线融资,对于升级农业生态圈,服务中小农企意义重大。
农业企业积极推进品牌建设,那么企业品牌是否有价值呢?今年农业部在上海开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互联网金融+品牌质押”贷款创新项目中,农企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过评估后作贷款质押。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建立上海新型经济主体的信用服务平台,弥补公用信息平台对农业经营主体征信功能的缺失。同时,也为品牌的质押贷款设定门槛;其次则是形成金融扶持与食用农产品联动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用情况可以作为申请银行贷款征信依据。
“要继续创新服务模式,财政手段为杠杆撬动金融部门参与。”郭红宇表示,金融资本+农业前景无限,农业部在今后将继续大力开展金融支农产品创新试点,推动三农金融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