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今年收益喜忧参半盼扶持政策早出台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0-27  互联网

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下滑,黑龙江北大荒种粮户——

今年收益喜忧参半盼扶持政策早出台

( 2015年10月27日  08 版)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新粮准备入仓。张伟摄

    □□

    陆书鑫

    眼下,北大荒稻谷飘香,再迎丰收。黑龙江友谊农场第三管理区水稻种植户孙荣华种的水稻单产超1600斤,每斤卖到1.5元,亩效益1100元。

    同一个农场,同样的丰收,却不见同样的喜悦。第五管理区杨秀军种植的玉米单产1900多斤,比去年多产出210斤。但他却忧心忡忡,玉米增产了,收益却比去年少230元,因为每斤只卖到0.63元,比去年少卖0.12元。

    友谊农场农业副场长张秀国介绍,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积极性,今年在遭受春季持续近30天低温多雨寡照、夏季干旱和秋季低温三重自然灾害下,粮食生产仍实现“十二连增”,160万亩耕地粮食总产突破20亿斤。但因受国家粮食政策的影响,玉米收购价格走低,导致增产反降效,单产低的种植户基本无效益,担心这样下去,会挫伤种植积极性。

    “种玉米的忧,种水稻的心也不平”

    ——种粮大户马国强担心玉米“遭遇”会波及水稻,而孙树启面对结构调整心里没底

    秋深乍冷,劳作迭更。

    友谊农场玉米种植户李富正在进行秋整地。随机车移动,笔直平整的1.1米大垄如条条黑龙伸展开来。他说,今年玉米单产1870斤,180亩地却比去年少收入4万元。市场价格自己操控不了,就得从产量上找,所以更换了种植技术,全部采用1.1米大垄宽窄密植技术,力争明年实现吨粮田,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

    李富还有个更大的担心,那就是如果明年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下滑,效益就根本无法保证了。

    种植玉米的忧,种植水稻的心也不平。全国种粮大户马国强种植水稻收入不菲,但他依然感到不安,怕玉米的“遭遇”会波及到水稻种植上。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大粮仓”,现代农业技术领先全国。水稻智能催芽集中育秧、作物精密播种、GPS卫星导航作业率100%,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超过98%。但农业现代化的背后是生产成本的高企,收益增幅连年收窄。

    在国家粮食调控政策下,目前垦区水稻收购价每吨3000元,与去年持平;玉米收购价每吨1300元,同比降低200元。从盈亏平衡计算,玉米单产1300多斤才能抵够成本,产量低的种植户就没有收益。

    种植户孙树启玉米单产1880斤,种了225亩少收入6万多元。他对种粮心急如焚,说现在种植结构很难调整,种植大豆风险更大,受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好年景一亩地收益也就是200元;而种水稻又受水资源等限制,不能再过度开发。“希望国家能出台新的粮食政策,保证种粮户收益。”

    二九一农场单产超1800斤的玉米种植户陈希刚感慨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因受粮食市场影响,伤了元气,种植积极性低迷,甚至出现弃耕。特别怕这次受政策影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他没有过多的想法,就想国家政策最起码要保证种植户的收益,让大家都能安心农业生产。

    “如果不增效,增产再多也没用”

    ——玉米卖不上价,刘长发巧用玉米酿酒、饲喂大雁,收益翻倍,堤内损失堤外补

    玉米种植效益普遍降低时,种植户们也在“另谋出路”。

    时而空中翱翔,时而水中追逐……这是友谊农场玉米种植户刘长发的大雁养殖基地。他用自种的玉米饲喂大雁、酿制白酒。每只雁售价350元,酿的陈酒一斤卖60元。通过将玉米饲用和酿造转化,收益十分可观,刘长发住上了二层楼,开上了轿车。

    刘长发认为,种粮如果不增效,增产再多也没用。国家首先要保护种粮户积极性,才能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其次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扶持农业走多元发展之路。增收渠道多了,即使粮食价格下滑一些,种植业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黑龙江垦区种植户搞多种经营较为普遍,其中红兴隆管理局有1万多名种植业者从事第三产业,建立自营经济龙头基地93个等,年利润19亿元。

    红兴隆管理局农业种植人员发展第三产业,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因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规模经营发展速度缓慢,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主要收入还是靠粮食种植。

    双鸭山农场187名玉米种植户与13名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共同投资600万元,成立了黑龙江红兴隆农垦“双新”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6年的发展建起黑龙江省最大的乳肉兼用牛改良基地,成功对本地500头黄牛进行改良,现已有100多头改良牛出奶。因受政策和资金的限制,乳肉兼用牛群规模壮大十分困难,还要依靠种植3000多亩玉米保障收入。

    合作社成员刘栋介绍,他今年种植150亩玉米因价格下滑,没有经营效益,只能依靠合作社年底分红作为全年收入。他说自己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价格的调节是由市场来决定,但粮食种植业利润空间不大,经受不起市场震荡,才想到多种经营。但由于国家政策扶持不到位,一些好的项目经常是受资金的限制而难以壮大,导致农业种植户经营单一,增收能力不强。他特别想得到国家给予的更多优惠政策,做到农业种植与多种经营一同扶持。

    “盼保护政策出台,既要及时更要细化”

    ——建奶牛合作社加快粮食转化,场长田旭江又有了新顾虑,怕牛奶价格不稳

    机声隆隆,人头攒动。

    曙光农场聚森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到处一派繁忙,新制菌袋层层叠放。

    合作社负责人李长林说,为应对国家粮食政策的变化,切实保证种植收益,黑龙江垦区已提前制定应对政策,现紧张生产的菌袋就是为明年大棚二次利用工作做好准备的。

    粮食政策的变化给玉米种植收益带来了冲击,黑龙江垦区积极提前应对。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总体思路下,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畜牧、水产养殖、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大力调整农作物品质结构,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养殖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突出农产品转化加工,发展高品质食品加工业,推进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利益联结;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度假农业”和“健康养老产业”等。

    处在丘陵漫岗地带的曙光农场适合种植玉米,被喻为“棒子场”。为应对玉米价格下滑,农场规划建设东北三省最大的肉驴养殖基地,解决玉米转化的问题。

    面对已有肉驴入住的养殖基地,农场场长田旭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千头种驴的成本非常大,农场资金有限,国家又没有政策,产业发展受阻,玉米又面临市场的冲击,种植利益难以保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国家在粮食政策调整上,要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化发展政策,保证产业有效对接,从而降低粮食市场风险,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也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拥有百万亩旱田的八五二农场,玉米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在垦区新举措指导下,农场为保证玉米高效转化,以筹集社会资金、按入资份额分红的方式,吸纳595名种植户入社,融资5300万元,成立黑龙江红兴隆农垦犇犇奶牛养殖合作社,从智利引进纯种高产荷斯坦奶牛1000头。

    合作社建起来了,玉米转化有出路了,可成员们又有担心了,鲜奶市场价格不稳,加上养殖成本高,效益难保证。

    犇犇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王东光说,合作社的建立保证了玉米“过腹”增值,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存在更大的风险,鲜奶市场价格不稳,养殖效益很难保证。他想国家是否能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对奶牛养殖给予保护,对跨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持。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0-27/7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