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村官陈飞如何成功合伙合作社?
( 2015年10月16日 07 版) 本报记者周涵维
金秋十月,农村大地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等待着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雪洪村大学生村官陈飞的,不仅是稻米合作社即将收割的金黄稻谷,还有他创业初战告捷的成功。
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他的创业项目——寿乡鲜米已经在网上预售了,反响不错。在采访中,我问他对于创业有何心得体会,他直言不讳:“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合伙人。”
帮解难题获得投资人好感
7年前,陈飞走出扬州大学校门时,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他说:“我是学农的,到农村基层去是我的最佳选择,我回去要给新农村锦上添花!”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又那么骨感。
当陈飞来到东陈镇雪洪村时才知道,雪洪,是如皋最东北角的小村,地处如皋、如东、海安三县(市)交界之地,是现代经济中的“边区”,是全市的重点帮扶村之一。但是他没有消沉与失去信心,而是主动观察本村现有产业基础,寻找创业机会。经验与资金相对缺乏的陈飞一开始就没有想独立创业,他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创业者,相互搭台唱戏,在奏响别人故事的同时,展现自己,提升自己。这时恰巧2010年华日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在村里落地了。
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作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陈飞多次主动上门服务,与合作社主要投资人陈实详聊合作社经营与发展中的难题。当得知基地由于种植有机稻米,不施化肥,导致基地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以及经烘干脱水过快导致的稻米口感偏硬这两大难题时,陈飞前后5次前往自己的母校扬州大学,向农学院王余龙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封克院长虔心求教,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让困扰优质有机米生产的这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通过自己主动上门服务解难题,陈飞与合作社主要投资人陈实建立起了友谊,获得了投资人的好感。
引进项目资金凸显自身价值
“基于农业废弃物增值利用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构建”项目,由陈飞积极联系母校扬州大学与合作社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孵化而来。
项目引用扬州大学技术,以生物增值处理农业有机固废为核心技术,构建了“畜禽健康养殖-废弃物低碳增值处理-有机水稻、蔬菜生产”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应用先进的畜禽粪便与秸秆等农业有机固废的预处理技术、生物(蚯蚓)处理器的构建与调控技术、蚓粪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蚓粪生物肥施用技术、蚯蚓饲喂家禽技术等,技术投产后能逐渐替代基地年施1000余吨的商品有机肥,将为合作社每年节约资金30万余元,200余户合作社成员从中受益。
该项目于2013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厅农业支撑研发立项,总投资700余万元。
拉来真金实银的投入,凸显出了陈飞对于合作社未来发展的价值,为他进一步成为合伙人奠定了基础。
相同理念促成最终合伙
“我们认为就稻米市场而言,消费者与传统农民生产者间存在一定对立关系,即:一方面农民高产与高投,过量地使用化肥与农药,而高产并没有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农耕的生态,另一方面消费者即使想以高一点的能承受的价格购买生态鲜米也变得比较困难。大米是需要保鲜的,为了不使新鲜米的营养流失,需要像果蔬一样放入冰箱食用,一次适量买入。”在日常的交流中,陈飞与合作社执行董事陈实,就稻米的生产与营销产生了共鸣,也形成了共振。
2014年5月,合作社投资30万元,用于寿乡鲜米的研发,其中陈飞本人注资6.5万元,一同合资创业,用于打造寿乡鲜米品牌。
为了打响品牌,陈飞立足消费者的需求,创新营销方式。寿乡鲜米采用抢新鲜收割,抢新鲜干燥,低温贮存,低温碾米等方式精心生产,保证生态鲜米天然的口感;采用“农场-家庭”的小批量直接配送方式,以三口之家一周的食用量为配送标准及时配送,并采用适合家用冰箱保鲜冷藏的包装方式,便于消费者置入冰箱贮存,从而实现从种子到餐桌“新鲜的,健康的”这一价值理念。
成为合伙人不失为一条途径
从一位势单力孤、毫无根基的外地大学生村官,到本村合作社的出资人、合伙人,陈飞的创业从一开始就摒弃了从零起步、独自打拼的路子,他选择依靠成熟的产业、资金雄厚的创业团队,发挥自己学农的专业特长和资源,让自己成为合伙人,在为合作社带来新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理想。
大学生村官多是初次创业者,缺乏资金,经验又很不足,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创业团队中的一员,不失为一条能快速学习、成长、成功的捷径,陈飞的创业故事也许能给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们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