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三师四十九团破解“年年扶贫年年穷”怪圈——
让贫困户分享产业扶贫红利
( 2015年09月22日 08 版) 黑龙江垦区八五一一农场水资源匮乏,80%耕地属丘陵区,职工群众收入不稳定。为加快致富步伐,他们推进科技种稻、节水增粮,实行现场、网络订购等销售方式。图为客户展示私人订制大米卡。 崔伦震摄
何志江
3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九团除了破旧低矮的平房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儿的楼房,自行车、摩托车曾是全团最先进的代步工具。而现在团部周围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区住宅楼,水、暖、电、气和网络都进门入户。
谈起这些变化,职工群众们都说这要得益于国家和各级的帮扶政策。而在四十九团的决策层看来,扶贫不是疲于应付地去“灭火”,若不进行长远规划设计和产业布局,贫困现象还会死灰复燃。扶贫必须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必须走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的路子。
从倒欠2万元到盈利
11万元——“输血”扶贫让贫困户甩掉穷帽子
“老婆,赶紧把羊赶到枣园东边的胡杨林里面去,有大片的青草。”在该团一连采访途中,笔者见到了正赶着羊群的职工刘昌友夫妇。攀谈得知,他家种了20亩红枣,喂养了30多头羊。
刘昌友承包土地种红枣,由于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不善,尽管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但收入并不多。再加上孩子上学、赡养父母等,一年下来几乎存不上钱。2012年遭遇冰雹灾害,红枣几乎绝产,年底结算还倒欠了团场农资、承包费、水费等2万元,使本来就困难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2013年,该团多管齐下对其进行重点扶贫,协调企业免费提供化肥、滴灌带等农资;争取工会扶贫资金买了10只能繁母羊供其饲养;发动社会力量捐款给其孩子上大学;团里也对他减免了土地承包费、水费等,同时还安排园林站跟踪进行红枣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当年底,刘昌友的红枣盈利11万元。
目前,刘昌友享受团场职工购保障性住房优惠4万元,已在团场购买了楼房,正在进行装修。刘昌友说:“以前,我都不敢想能买得起楼房,能有今天的变化,完全受益于团场的扶贫政策。”像刘昌友一样,依靠“输血式”扶贫摘掉脱贫帽子的就达206户。
“在扶贫举措上,我们主要争取国家和各级扶贫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扶贫格局,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脱贫。”该团党委书记郑胜学说。
“等靠要”思想让30只羊变成10余只
——从被动要钱到主动学习致富技能
该团“输血”扶贫投入力度大、见效快,但时间一长,就从中发现一个怪现象:每年脱贫的户数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年年扶贫年年穷”。
该团五连维吾尔族职工买买提·吐逊一家5口人生活极度贫困,团里连续3年对其进行帮扶,始终是原地踏步。2011年,妻子生病住院,团里为其捐款,平时还发给救济粮油;2013年,由于棉田产量不高,年底亏欠,团里免去了一年的水费、土地承包费,垫付了化肥款。2014年,团里争取2.5万元贴息贷款买了30只羊让其喂养。半年后回访时,羊仅剩10余只了。经了解才得知,吐逊疏于饲养和管理,羊有生病死掉的,还有因急用钱被卖掉的。
团里对这一现象进行“麻雀解剖”式分析,发现“输血”扶贫有很多弊端,不利于团场长远发展和职工群众持续增收。“输血”扶贫易使贫困户陷于被动,长此以往,被扶贫对象易产生“等靠要”依赖心理,自己不主动学习生产技能,生活水平自然无法提高。
“这样虽然解决了一些贫困户眼前的生产生活困难,就像救火队一样疲于应付,容易疏忽设计长远帮扶计划和帮扶产业,不能从根儿上解决整体经济发展问题。”该团副政委陈超松说,还有就是“输血”扶贫措施不适应个体长远发展,实质性增效举措少,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不够到位。因而,“输血式”扶贫自身发展后劲乏力,刚达到脱贫线的贫困户收入很不稳定,很容易再次返贫。
每个贫困户至少拥有一项增收产业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融入产业学到挣钱本事
该团发现“输血”扶贫的弊端后,对此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今年6月,该团农机站残疾职工玉素甫·努尔江从茂源养殖合作社领回了2500元的分红。他说:“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利润了。”
茂源养殖合作社采取团场扶持、能人牵头、费用上交形式,将800头能繁母羊全部进行托管喂养,已陆续产羊羔520只。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对40户贫困残疾人每户发放红利2500元,下半年还将再分红2500元。
据统计,目前该团以这种形式自主完善“造血”功能的养殖合作社有6家,使300余户贫困户享受到了产业扶贫的红利。
此外,该团还多举措探索“造血”扶贫渠道。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消极思想,对他们开展点对点精准技能培训,让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劳务技能和实用技术。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红枣、香梨、核桃等特色产业,使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项主打增收产业。
同时,拓展创业就业扶贫门路,提供无息贷款、免收门面租金等,鼓励贫困户向三产服务业发展,目前已有56户贫困家庭经营起了餐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