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尤良英和她的维吾尔族弟弟

网友投稿  2015-09-18  互联网

尤良英和她的维吾尔族弟弟

( 2015年09月18日  03 版)

    9月3日,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达格里村,尤良英(右)在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家的核桃地里给他传授核桃种植管理技术。   新华社记者马锴摄

    新华社记者朱玉姜琳马锴

    尤良英和麦麦提说话,旁人看来特别有意思。

    尤良英对别人说话,是“川普”,又快又急,带点重庆口音。

    唯独对麦麦提说话,一转就变成了地道的重庆话,夹杂着时时蹦出来的维吾尔语单词。麦麦提也操着浓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话,维吾尔语也间歇出现。

    几乎没有一个字发音相同。这是两人独有的语言体系。

    汉族人听了他们俩说话,摇头:听不懂。维吾尔族人也摇头。

    但两个人竟能交流自如,毫无障碍。说到高兴处,尤良英张开嘴巴哈哈大笑,麦麦提的眼睛眯成了两道小弯弯。

    尤良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一连一名职工,女,汉族。

    麦麦提,全名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达里格村村民,男,维吾尔族。

    两个人的家,隔着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收账”

    10年前,尤良英连拖拉带比划,将路上偶遇的麦麦提招回家,成为全连第一家使用维吾尔族工人的承包户。

    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每年秋季棉花成熟,在农户自己无法完成采摘收获任务的情况下,需要招收很多外来人员共同参与。

    这是新疆独有的现象。

    这些工人有个好听的名字——拾花工。麦麦提就是尤良英家的拾花工。

    第二年,尤良英第一次去了麦麦提家。用她的话说,是为了“收账”。

    之前,尤良英接到了麦麦提的电话。她依稀记得那个曾为她家拾花的维吾尔族工人,却连长相和名字都有点模糊。

    十年后,尤良英仍然记得那个电话,看到别人用文艺演出的形式表现这一段,她在台下小声嘀咕:“不对,当时他是哭腔。”

    当时的麦麦提站在和田的医院里打电话,帮忙拨通的医生告诉尤良英,这个维吾尔族大男人躲在角落里落泪,左边一个娃娃,右边一个娃娃。

    手术室里躺着大出血的老婆,麦麦提已经借遍了所有的亲友。

    拾花工与雇主的关系,已经随当年产棉季节的结束而结束。但尤良英过不去良心的坎:那是一条人命啊。

    她背着家人借给麦麦提1万块钱。尤良英家当年三分之一的收入。

    尤良英的钱也不是容易来的,每一分钱都从棉桃中扒拉出来。她安慰自己,知道他家在哪,钱就跑不掉。

    新疆好大,尤良英到麦麦提家,坐了两天的汽车。    

    辗转两天终于到了麦麦提家,尤良英的心凉了半截。

    旧房子,杨树枝和黄泥糊成的墙。

    麦麦提的父母、妻子都有重病,妻子姐姐家连同麦麦提家共7个孩子要抚养。

    尤良英回忆说,“整个家当还值不了100块钱,我的一万块钱肯定是打水漂了。”

    她先被贫困惊呆了。然后又被热情惊呆了。

    麦麦提从大半个村里借来面、肉做成馕和烤肉,尤良英面前摆了一堆“众筹”的最好吃食,村民们围着尤良英跳起了维吾尔族的舞蹈麦西来甫。

    麦麦提3岁的女儿光着脚站在一边,捧着块光光的骨头吮着,眼神片刻不离那堆烤肉;另两个孩子抓个土豆,远远地吃着,小眼睛们也盯着那堆香喷喷的肉。

    当妈的人,怎么能看不懂那样的眼神?再香的肉,尤良英也咽不下去了。

    尤良英受过苦。在她印象里,天上雨下多大,她家屋里就下多大。

    12岁那年的大年初二,父亲去世,仅留下2公斤稻谷。年幼的她借了米和油,给父亲办了丧事。

    一个赶集日,尤良英和弟弟一直站在路边,等着母亲。时隔多年,尤良英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恐惧和无助。

    母亲再没有出现。

    带着9岁的弟弟,尤良英靠乞讨、给邻居割草放牛换口饭吃,她记得那样的日子。

    尤良英把烤肉端到了孩子们面前。

    那一刻起,尤良英脑子里根本不想钱的事情了,就想帮助他们一家怎么过得好一点。不久,麦麦提带着20多个亲友来到尤良英家里,成为十一连的“编外职工”。

    换上了崭新的锅碗瓢盆,尤良英家跟着麦麦提过起了吃清真餐的生活。婆婆和大儿子吃不惯,只好隔三差五去亲戚家住几天。

    麦麦提实在,他做了维吾尔族爱吃的面肺子,一大早,一盘子,都扎上牙签,端到还没有起床的尤良英床头。

    尤良英不习惯一大早就吃肉。刚刚表现出一点点,麦麦提就不高兴了,“你的粽子,你的月饼,我也不爱吃!”

    磨合

    “别看今天我们相处这么融洽,当初可没少‘打架’。”尤良英突突突地说,麦麦提呵呵呵呵,笑。

    那时候,麦麦提只知道自己家里穷,尤良英却知道为啥穷——种地没技术、花钱没节制,干活太随意。

    就拿捡棉花来说,一般壮劳力,一天可捡100多公斤,但麦麦提一开始只能捡不到10公斤,而且干着干着,人就跑到旁边树林里睡觉去了。

    每逢巴扎日,麦麦提扔下工作,与朋友结伴上街。哪怕是吃个凉粉,也要玩一天,然后把挣的工钱全部花掉。

    尤良英心里急,脸上不敢急。看他们歇了一会,尤良英就过去,像哄孩子一样,“可以起来了吧?可以劳动了吧?”

    麦麦提拾棉花,与尤良英不一样。

    尤良英双手左右开弓,抓着棉花的手直接塞进腰里围着的花包中。

    麦麦提一只手摘棉花,然后交到另一只手,再把一把棉花塞进腰间,效率明显低一截。

    尤良英反复纠正,麦麦提还是不改,尤良英气得啪啪地打,打他的手。

    麦麦提生气了。和田的维吾尔族男人,在新疆是出了名的固执、倔强,说一不二。麦麦提也不例外。

    他把砍土镘往地里一甩,再也不干活了,用简单的汉语吼着:“不劳动!”

    尤良英有办法。

    她快手快脚地摘了一大捧棉花,笑眯眯地捧到麦麦提面前,“白白的,好好的棉花,要不要?”

    这些由尤良英采下的棉花,工钱算在麦麦提头上。

    麦麦提笑了,伸手去接。

    事后,尤良英说,只要他接,就好,说明麦麦提愿意挣钱去改善生活。

    这个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女人,不知道哪里来的管理学知识。先是提升了“激励机制”,规定“捡棉花超过50公斤额外奖10块钱”;再是改进了“团队建设”,不管汉族还是维吾尔族节日,都给买面买肉。

    慢慢的,麦麦提不仅越捡越快,而且也逐渐适应了捡花季紧张的工作节奏。

    学习语言,大家在地里边干活边“指物翻译”,尤良英说维吾尔语,麦麦提说汉语。

    但一不小心就闹了笑话。

    有一次,尤良英要“耙子”,麦麦提以为叫他回房子,掉头就地往外走;尤良英说找“鞋子”,麦麦提按照她的重庆口音,把自己的孩子给领了过来。

    一向精明的尤良英开始“犯傻”。

    别人给维吾尔族拾花工九毛五一公斤的工钱,为留住工人,尤良英给他们算一块钱一公斤;自家地里活差不多了,尤良英还张罗麦麦提上别人家干活,每天带着下地、小四轮接送。

    很多人感叹,尤良英在这个维吾尔族工人身上花的心思之多,远远超乎想象,对自家亲戚,恐怕都很难这般宽容体谅。

    麦麦提挣了钱喜欢随手花掉,挣的不少,却积蓄不起来。

    尤良英跟麦麦提说,你挣的钱先存我这里,年底一起给。

    刚开始还好,可存到4400块钱时,麦麦提突然提出要把钱拿走,怎么劝都不听,最后两人吵了起来。

    尤良英也是有脾气的人。她跑到银行取了钱,打算往麦麦提面前狠狠一甩,再也不管他了。

    伸出手的刹那,她又把手缩回来。“走,去团领导那里。”

    麦麦提气得蹦高。最后,尤良英硬是把钱留在兜里,在团领导和派出所见证下,给麦麦提写了张欠条。

    为什么尤良英坚持不给麦麦提这个钱?

    尤良英说,就是要把一大笔钱交给他,让他知道,积累和勤劳一样重要,积累可以办大事。克勤,还要克俭。

    尤良英说,一到自己气得忍不住时,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麦麦提家可怜的家境。为这个,她要忍,还要一忍再忍。

    年底,麦麦提回家的时候,尤良英拿出了一大叠钱。

    第一叠拿给麦麦提,一万四千元,麦麦提爽快地收下。

    第二叠,一万元,麦麦提一愣,犹豫了。尤良英说,拿啊,为什么不拿?是你挣的。

    这时,麦麦提还欠着尤家一万元钱,尤良英没有扣下他的工资抵欠账。

    第三叠钱拿出来,4000元。

    麦麦提彻底傻了。尤良英说,这是我借给你的。那些钱你去还债。这个钱,家里要生活。

    这一笔钱,是尤良英算好的,可以基本还清麦麦提家外债。

    麦麦提眼圈一下红了。“阿佳,谢谢你。”

    阿佳,是维吾尔语中姐姐的意思。这个称呼一直保持到现在。

    回忆当时的场景,尤良英仍然很感慨,“那时是麦麦提欠我一万块钱,却让我反过去给他打借条。你说合理不合理?帮助别人真没那么容易,得多一点耐性,多一点办法。”

    技术

    麦麦提逐渐有了新的想法。他不再满足于只是拾花。

    尤良英在田间操作,他慢慢凑过来看。尤良英实在高兴坏了,“你想学吗?”

    技术传授,在两种语言中转换,有相当难度。

    间苗,无论尤良英怎么讲,麦麦提就是不懂。

    两个人之间慢慢地出现了这样的句式:

    亚克西的(好的)留下来,索朗西的(不好的)拔掉。

    教棉花打顶,说来说去,麦麦提就觉得没必要。硬让他干,麦麦提来了脾气,胡乱揪,棉花苗给揪得乱七八糟。

    小个子女人尤良英性子也上来了,打赌!拿棉花苗打赌。

    尤良英在地边一共留了300株棉花,100株不打顶,任它疯长。100株任着麦麦提胡揪。另100株,按照尤良英的方法打顶。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8/7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