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大倡议建立草食畜产业产学研引智联盟
( 2015年09月15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吴晓燕鲁明)记者近日获悉,为促进中国草食畜产业与国际技术接轨,在甘肃农业大学、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及中美两家行业企业的共同倡议下,草食畜产业产学研引智联盟举行签约仪式。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建平说,该联盟将致力于让更多行业技术机构以及草食畜牧业企业,参与国际技术交流,扩大引智成果,更加有力地服务于我国草食畜牧业。
据介绍,早在1994年,甘肃农业大学草食畜生产研究团队就通过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开始了合作研究与交流。21年来,团队打造了3个稳定的国际合作平台:“中美农区秸秆资源利用与饲料化技术研究、草食畜品质育肥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平台,“中澳放牧家畜生产体系可持续性与草畜平衡精准评价研究”平台,“中德家畜疫病防控体系技术研究、高原特种家畜(牦牛、骆驼)种质特性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甘肃农业大学全力整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资源,打造国内外专家与企业以及养殖大户的交流平台,将引智工作融入甘肃的产学研合作中,利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理念,促进了草食畜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目前,联盟以甘肃农业大学科研团队为核心,纳入了几十家国内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涵盖了肉牛、奶牛、肉羊、细毛羊等草食畜产业生产的主要方面。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是农业循环的重要特征,而牛羊养殖是循环的轴心。”吴建平说,甘肃有丰富的秸秆资源,通过引进国外技术,采取天然微生物发酵处理、有机盐保存等手段,可以切实维护其天然性,提高营养价值,这使得甘肃秸秆饲料消化率从以前45%提升到了60%,这意味着每头牛每天可节省2公斤玉米。对此,近年来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进行秸秆饲料化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大卫·坎普告诉记者,目前,相关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研究成果已在甘肃及其周边的西部地区推广,效果良好。“如果把农区饲草料解决了,把秸秆资源利用好,甘肃在草食畜发展方面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草食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一定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在进行草食畜产业国际合作研究方面,还重点开展了甘肃牛羊品质标识研究,通过肉品检测、总结推广,进一步明确和标识了甘肃牛羊肉鲜明的品质优势,如羊肉的肌纤维嫩度、肌肉脂肪含量和脂肪酸营养价值的优势等,从而使之体现到生产和市场销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