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5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15.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9.5千公顷,下降1.4%;全国早稻总产量3369.1万吨,减产32万吨,下降0.9%。这是早籼稻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早籼稻产量降低,减轻了市场供应压力,对早籼稻收购市场构成一定支撑。
早稻供应压力同比偏小
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3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万吨,增幅为0.85%。由于民营企业对国内稻米市场后期走势判断仍较悲观,收购较为谨慎。
农户出售积极性较高。早籼稻由于食用比例较低,加上各地都在大搞“五水共治”,南方地区单个农户养殖减少,对早籼稻需求也有所降低。因此,农户对早籼稻留存意愿不高。
地方储备对早籼稻需求增加。今年是国家提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第一年,各省市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纷纷提出了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的计划。 由于早籼稻具有良好的耐储藏性能,现阶段仍受到收储企业的偏爱,今年轮入量预计将有所增加。由于储备轮入收购时间计划具有较强的刚性,在当前早籼稻市场收 购粮源偏紧的情况下,储备计划增加对早籼稻市场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最低收购价预案托底。今年早籼稻开秤之初,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普遍低于最低收购价1.35元/斤。7月28日,中储粮率先在安徽、江西、湖南3省 启动了托市预案,预案启动时间与去年相同。湖北省在7月30日启动了托市收购,较上年略晚了一周左右。这也是我国连续3年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由于 早籼稻托市价高于市场价,增强了农户售粮的积极性;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启动,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价格走势意义重大。
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早籼稻收购进度加快,特别是国有企业收购量的增加,意味着市场可收购粮源的减少,表明当前早籼稻市场供应压力将小于上年同期,利于市场企稳回升。
稻米市场逐步趋于活跃
虽然国内稻米市场承受着库存庞大和大米进口持续增加等重压,但随着天气转凉和大中学校陆续开学,近期大米需求逐渐恢复,市场也逐步趋于活跃。预计“双节”前稻米市场将保持相对乐观走势。
大米需求小幅回升。目前正值大中学校开学之际,加上国庆节和中秋节很快来临,按惯例,大米需求将季节性增加,推动经销商增加大米备货,加工企业的开工积极性也将因此有所提升,进而刺激对稻谷的需求,有助于稻米市场小幅回升。
农户陈稻库存见底。2014年我国稻谷丰收,总产量为2.06亿吨,较上年增加281.5万吨,再创历史新纪录。
由于农户对后期市场不看好,出售积极性较高,今年存粮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据统计,截至收购旺季结束的3月底,中晚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稻680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34万吨。表明同期农户家中留粮也相应较上年同期减少200多万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时间的消耗,上半年农户家中存粮就已基本售尽。企业在自身原有库存耗尽的情况下,只能依赖储备稻谷轮出或临储拍卖。而参与临 储稻谷拍卖,成交的价格相对较高,一般均高于市场价。如8月26日举办的临储交易会上,黑龙江产2014年粳稻实际成交24799吨,最高成交价3230 元/吨,最低成交价3070元/吨,成交均价3202元/吨。
加上运费和一定的出库费用,实际到达企业的价格还要高。入库成本提高,对大米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新中稻上市或将有所推迟。往年到9月底,南方中稻上市逐渐进入旺季,可以满足下半年大米需求逐步增加对稻谷的需求。今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和台 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南方地区8月份多阴雨天气,气温也较往年偏低。部分主产区中晚稻成熟与收获期可能会较上年有所推迟,将对“双节”前新中稻的上市量构 成一定影响,利于节前稻米市场走强。
在早籼稻最低收购预案启动和大米需求好转等的共同作用下,预计节前早籼稻、中晚稻市场均有可能呈稳中偏强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