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潮风云激荡的中国农村,正在迅速形成一个新的群体——“网农”。他们出身不同、学历各异,既有年薪数十万的IT精英、国企和外企高管、大学生创业者,也有地地道道的农民。
尽管经历不同,他们却有着相似的轮廓。
——他们是互联网大潮的弄潮儿。重庆秀山县一个90后年轻人,一年卖出了200万个土鸡蛋。
——他们是农村创富神话新的缔造者。今年端午节期间,浙江遂昌县在网上卖出数十万个“长情粽”,竟卖光了全县的糯米。
——他们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成长壮大。去年初,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秀山县还没有一个电商网点,如今这一数字骤增至178个,今年底将实现267个行政村全覆盖,明年底将拓展至周边71个县市区。
专家认为,“网农”正在成为引领民、发展村、托起业的生力军。
百万“网农”孕育万亿级市场
近日,在重庆秀山县平凯镇邓阳村,40岁的农民陈天友走进设在村民活动室旁蓝底白字的电商服务网点“武陵生活馆”,揭开罩在竹篮上用来防雨的碎花布,将30多个土鸡蛋交给“馆主”杨俊。这些新鲜的土鸡蛋顺着遍布秀山农村的电商服务网点和物流系统,汇聚到县城,再通过快递奔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座座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如今,秀山一半以上农民出售的土鸡蛋都采取这种模式,每个鸡蛋的价格至少高出2元。
今年24岁的曹席斌一身书卷气,他原来是重庆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年薪数十万元。去年4月,曹席斌和两个小伙伴来到秀山创办电商平台“姜戈网络”,一年的时间,他就将200万个秀山土鸡蛋卖到全国各地,还因此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现在的互联网就差一个土鸡蛋”,这是曹席斌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土鸡蛋”指的是农产品。
广东清远的特色农产品“清远鸡”每年产量约5000万只。 去年“双十一”,在清远市政府和阿里巴巴的包装和推广下,天猫平台上,插上电商翅膀的“清远鸡”一天的销量就达到了1000万只。这份完美的答卷让不少人感慨,传统农民累死累活销售3个月,不如“网农”吆喝一天。
千千万万这样的“网农”已经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新群体。来自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是在淘宝、天猫平台注册的农村网店就已超过160万个,去年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重庆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许玉明说,尽管已粗具规模,但相对于我国电子商务14万亿元的年销售额,农村电商仍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未来必将赶超城市电商,成为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无论在西部的重庆,还是在中东部的安徽、浙江,“网农”们的故事惊艳、励志且创意迭出,令人拍案叫绝。不仅如此,在一些区域和行业,“网农”已成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主力军”。
在距秀山县1000多公里的浙南山区,前几年还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的遂昌县,如今全县约1/3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今年端午节期间,遂昌县网店协会统一组织线上营销活动,销售遂昌特色土猪肉长粽。协会副会长林颂文说,网店协会专门寻找乡下农家,精选食材包粽子,并在遂昌长粽的营销活动中融入“情义长长久久”的文化内涵,节日期间共卖出了数十万个“长情粽”,用光了全县的糯米。
在其他一些行业,精彩的故事也同样正在上演。秀山县所在武陵山区71个县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此前,该地区的中药材经药贩子层层倒手,普通药农很难致富。2013年,中药材天地网落户秀山,全县大部分中药材在该电商平台实现农户与商户直接交易,去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如今,秀山县已成为金银花等中药材的市场价格、流通量等信息发布地,掌握了市场定价权和行业质量标准制定权。
以几何级数成长壮大
惊艳亮相的“网农”群体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迅猛成长。阿里巴巴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几年,注册地在乡镇的农村卖家正在以每年10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显然,“网农”为农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翅膀,销售量往往以几何级数增长,“秒杀”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
重庆江津区秀毅家庭农场总经理江毅,是一名资深“网农”。2008年,江毅从重庆一家国企辞职,回到老家西湖镇当上了农民。他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桂花树、黄桷兰等特色苗木,但销路却成了大问题。走投无路的江毅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营销自己的产品,仅一两年时间,他的年销售额已从刚开始的几十万元,迅速发展到1000多万元,垄断了江津区60%以上的苗木业务,成了当地最大的苗木生产商。
“没想到销售量会增长这么快,去年我自己产品不够卖,还组织周边种植户的货源,帮其他种植户联系的生意也超过1000万元。”江毅自豪地说,“80%以上都是我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牵线搭桥卖出去的,连首都国际机场的机场高速路两边的灌木花卉,都是我在网上组织供应的。”
在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渗透呈燎原之势,一些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转型成为“网农”。秀山县是重庆市最偏远、落后的区县之一,去年初该县的电商网点数量还是零。近一年来,秀山县整合城乡资源,带动7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村电商网点“武陵生活馆”,如今该县电商网点已骤增至178个,今年底将实现267个行政村全覆盖,明年底将争取拓展至周边71个县市区。
记者近日在秀山县平凯镇邓阳村的“武陵生活馆”看到,20多平方米的店里有接入光纤的液晶电视,前来收快递、送货的村民络绎不绝,店长杨俊会免费帮助不熟悉互联网的村民顺利完成网络下单操作,快递包裹寄送到这里再分发到村民手中,当地农特产品也在这里汇集后实现统一外送。
“两年前,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根本不晓得电商是啥子东西,以前大家见面都是商量怎么把地种好,现在大家见面都在讨论电商,都抢着加盟武陵生活馆。”杨俊告诉记者,他就是经过培训考试,击败同村两个竞争对手后才获得加盟资格的,每年县里会培训200多个像他这样的“网农”。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将新的战略重心转移至农村,掀起农村刷墙运动。电商巨头们在农村刷墙的速度,代表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速度。记者近日在重庆、浙江、安徽等地农村走访,随处可见“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当心花钱淘假货,正品省钱来苏宁”等标语。
“现在每天都有外地政府人员来对接农村电商工作,我们每天忙得连滚带爬的,阿里已经在全国2000个村布点,几乎每天都有网点与合伙人加入进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说,“农村对电商的热情太高了,我们招募农村合伙人,平均每个县700多人报名,河南有一个县,把广告打到了当地务工人数较多的深圳,竟有6000多人回来报名。”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廖红军、安徽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副处长王首强等表示,相对于传统销售渠道,电子商务没有地域限制,销售过程中间环节少,用户量和销售额往往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在电商巨头的带动下,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作为“操盘手”的“网农”群体也随之迅速壮大。
田野上新的生力军
要给“网农”描摹一个准确的画像并不容易,他们的形象是立体的、多维的,他们出身不同、学历各异,既有年薪几十万元的IT精英、国企外企高管、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各界人士,也有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给中国农村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文化基因,是引领民、发展村、托起业的生力军。
安徽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童维新就是从外企高管的职位转型而来。两年前,童维新成立“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囊括全县70多家合作社的产品,去年的交易额达到500多万元,下一步计划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拓展电商平台的影响力。
“网农”的来源可谓广泛:一年在网上卖出200万个土鸡蛋的曹席斌创业之前从没去过农村,是一个五谷不分的“90后城里娃”;垄断当地60%以上苗木业务的江毅,当年辞去了重庆一家大型国企月薪2万元的职位回乡创业;一年将2万只宠物兔卖到全国18个省市的“重庆灵物阁”网店店主毛世强,创业前只是重庆江津区杜市镇的一个普通农民……
“网农”们个体之间确实有着太多的不同,但在传统农民和政府管理者眼中,他们有着共同的优势和特质。
“除了精通互联网,他们的创意很多,可以按网上的规律创造出各种包装、营销模式,看到他们才发现自己真是落伍了,他们是高价大批量地卖,我们只能低价卖给来村里收购的小贩。”重庆开县野生菌种植户祁秋中说,“网农”们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大开眼界,不管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还是农业企业带头人,他们都是一群能吃苦、懂市场、敢创新的人,是农村里的能人。
重庆梁平县天农八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梁平柚的电商企业,创始人是42岁的文华成。在梁平,柚子树年龄越长,柚子的口感越好,为了能卖出好价钱,文华成创造出“年份柚”的概念,将柚子分成30年、50年、100年树龄等类别进行销售,100年树龄的柚子每箱6个、15斤,售价298元;50年树龄的柚子每箱158元;30年树龄的柚子每箱128元。
去年,文华成卖出了1.25万吨柚子,占到了全县柚子产量的近五分之一,销售收入8500多万元,不仅缓解了近两年梁平柚的销售难题,还将梁平柚的收购价从前年的4角提升到了去年的1元左右,为当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重庆江津区商务局局长应健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说,“网农”们给农村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文化基因,为传统农业转型带来了全新的元素和力量,是中国农村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