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首都功能一致的现代农业大格局
——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 2015年08月22日 08 版) 本报记者芦晓春
为加快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步伐,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近日,北京市农委下发《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方案指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应紧紧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四大功能,着力构建与首都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二三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衔接的农业产业结构。
为实现这一创建理念,方案从现代农业示范区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示范引领上,对未来5年进行了整体设计。
体系建设:“五纵四横”夯实创建根基
北京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体系建设为发力点,以现代农业核心内容的体系建设为纵轴,以市、区县、乡镇乃至村级的权力结构为横轴,架构起了“五纵四横”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体系建设大格局。
五大纵向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内容便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其包含了籽种产业、休闲观光农业、“菜篮子”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沟域经济这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其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农业服务网络。其三,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推进节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资源保护制度,同时,深化京津冀生态建设合作。其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加强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最后,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与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农业科研体系创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深化农业国际交流合作。
在四大横向体系建设上,第一是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要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是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通过五年努力使全市的示范乡镇达到百个,成为有北京特色、突出高端高效、绿色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乡镇。第三是村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引进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吸纳一批专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进入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第四是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培育。通过开展融资扶持、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等政策措施,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创业型农户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总体布局:“一核四区”绘就创建蓝图
北京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蓝图在方案中已经明确,到2020年,北京的现代农业将会呈现出“一核四区”的总体布局形态。
“一核”是指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位于顺义区和通州区。顺义区将重点打造北京市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成与智能装备等农业现代化综合实力展示区。而通州区将重点打造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北京农业科技的总引擎、北京新型农业的孵化器以及四化同步的试验区。
“四大功能区”第一是城市创业休闲农业区,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会展农业、景观农业、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发挥城市农业的基本功能。
第二是平原供应保障农业区,以绿色、无公害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果业产品带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城区“菜篮子”工程的基本供应。
第三是山地生态服务农业区,在郊区县的浅山区,以绿色、有机农业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健康养殖;深山区以生态涵养为主,着重发展循环农业、沟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
第四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以实施京津冀农业合作项目为重点,建设蔬菜产业基地,更大规模地打造北京市的“菜篮子”。
示范引领:“区县+乡镇+基地+园区”承接示范区布局
创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虽已确定了体系建设的格局、总体的布局,但若没有一个个星火,示范区的建设则难成燎原之势。换句话而言,需要众多的示范点来承接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布局。
为此,北京市在已经开展顺义、房山两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上,未来5年将完成剩余的8个郊区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样10个郊区县将全部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区县。
未来5年,北京还将在现有39个示范乡镇的基础上,完成100个具有北京特色,能够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
北京还将重点打造15个示范基地和10个示范园区,其中园区分别是:通州国际种业园区、房山“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延庆世界葡萄博览园、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丰台种业科技展示园区、顺义金马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兴庞各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密云酒香之路农业园区、怀柔冷水鱼种业园、延庆德青源健康养殖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