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保:“我为平谷大桃代言”
( 2015年08月17日 06 版) 绘图:吴狄
本报记者缪翼
“保甜、保脆的平谷大久保。”在北京市场上,但凡卖桃的,大多数都会打着“平谷大桃”的旗号,其中又以平谷大桃中的佼佼者“大久保”居多。
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张立彬教授介绍,自上世纪3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大久保”桃,目前已经有80年的历史,是我国北方桃产区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在40%左右。在市场上,“大久保”桃之所以一直占有主要位置,就是因为它个大、汁多、味甜、离核。
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品种退化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风味变淡、果实的缝合线和果顶部位容易变软,加之品种本身果肉较软、耐贮运性较差、成熟期集中,以致“大久保”桃的栽培效益越来越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张立彬的桃育种团队以“大久保”桃为亲本,通过实生育种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出既保持“大久保”桃优点(如优良品质)又克服其缺点(如不耐贮运)的不同成熟期新品种。
不耐贮运的“大久保”桃想要运送到全国各地销售,一般的办法是在果实八分熟、果实硬度较大时采摘。但是,提前采摘的果实硬度是够了,风味、口感等却会大打折扣。于是,提高果实的硬度成了首要的育种目标。目前,与北京市平谷区果品办公室合作,张立彬的团队已经选育出“久红”“久艳”“久脆”“久硕”“久玉”等第一批耐贮运桃新品种,并开始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示范推广。
现在的人要求都非常高,要吃什么像什么,掰开桃就要闻到香味。对此,张立彬教授说,一个品种的优劣,除了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和耐贮运外,更重要的是内部品质。一般情况下,果实硬度提高了,果汁和风味会有一定的损失。张立彬及其团队以“大久保”为亲本培育出的第二批桃新品种,在果实大、着色好、耐贮运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风味品质的选育,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2.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5%以上。
爱吃“大久保”的人一定关心,改良后的“大久保”还是原来的“大久保”吗?对此,张立彬说,由于桃是自花结实,改良后的品种遗传上保持了“大久保”的优质基因,但风味、香气、着色、耐贮运性、成熟期等指标比“大久保”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立彬告诉记者,大量使用化肥、一味追求产量、繁殖材料不当、劣质基因突变等是“大久保”桃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优良品种与优良栽培条件的相互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良的果实。张立彬表示,市场上的“大久保”,不见得是真正的“大久保”,不乏同名异物、张冠李戴者。事实上,我国桃育种工作近些年发展很快,北京、郑州、南京、河北、陕西等桃育种单位培育的新品种有不少在综合性状上已经超过了“大久保”,其中有不少新品种具有“大久保”的亲缘。
可以说,“大久保”作为桃育种中的一个主要亲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突出贡献者。张立彬希望,在我国桃产业中能够涌现出更多“大久保”这样的好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