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斗大粮足,老少无欺”之“源大”商号

网友投稿  2015-08-15  互联网

历经历史变迁,稻米文化的缩影——

“斗大粮足,老少无欺”之“源大”商号

( 2015年08月15日  07 版)

    图为1946年“源大”商号移至余新镇北街西市上岸。

    赵晨

    说起“老字号”,总能唤起不少人尘封在心底的美好记忆。在嘉兴市余新镇长秦村杜家桥66号就有一家“浙江老字号”,名为“源大”。

    创始人赵泉友,是嘉兴县余贤埭(现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人。民国初年,杭州皮业兴旺,赵泉友15岁时便去杭州城做皮鞋生意。凭着勤俭耐劳,多年打拼积累了创业资本,于1941年在原余新镇北街西市上岸一品香茶店西边沈景良烟杂店东隔壁作为店址投资造起草舍撑起两间门面,开办米行取名“源大”。前店后场,收购粮食,加工大米,批发销售,零售应时而已。米行卖米,是用木制的“升斗”量米。别人卖米,高出斗的米都要用米尺抹平,而赵泉友只抹去一角;客户批量购买,统一年终用银元结算,价目也是统一的,不设折扣。“斗大粮足,老少无欺”的源大字号就这样备受赞誉,后来老百姓就给了泉友“协顺兴”的雅号,有着协助大家顺利渡过难关并兴旺发展的寓意。

    到1946年初,由于不慎着火,店面毁于一旦。同年迁至北街自此过西,将近塘口购地盖起砖木瓦结构两间40平方米二层楼房,同时造起河埠头,搭建廊棚,跨街而设,沿河有栏杆条椅,可凭栏观看市河上来往船只。解放后,“源大”被改造为当地供销社的代销点和粮食仓库,随后我国粮食行业实行国家统一购销,私营米业源大米行也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65年,赵泉友家族中的赵海兴用自己的13间农房作为店址,易址复业,成为源大第二代传人。复业后,通过走街串巷的传统方式,源大字号迅速复兴。1984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让源大迎来了第二个春天。1992年粮食体制改革后粮食价格全部放开,赵海兴就利用自家农田为米行种稻,还聘请了代为加工大米的师傅、送货的人和挂浆农船,自产自销“源大”大米、甘蔗、西瓜、蔬菜、猪、羊、鸭、鸡等。2000年,源大迁址至嘉兴市余新镇长秦村6组杜家桥66号。迁址后,登记注册嘉兴晨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于2013、2014年注册“源大”、“协顺兴”商标。2014年1月3日,经浙江省商务厅认定,授予“源大”品牌为“浙江老字号”称号。多次易址、多次更名的源大,经营的主业粮食始终未变,诚信经营的祖训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一直传承。

    源大是《余新镇志》记载的“建国初期余新镇商铺139家”中第一家恢复经营并成功申报“浙江老字号”的品牌,也是第一家品牌来源于嘉兴市南湖区乡镇志,更是嘉兴市第一家申报“浙江老字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嘉兴人眼中,“源大”不仅是一家商号,也是嘉兴悠久稻米文化的缩影和传承者,依托着这份厚重的区域文化,“源大”也就拥有了发展的文化根基。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5/6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