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典型示范看这里!
( 2015年08月08日 06 版) 重庆:抓认证强监管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农业品牌化战略,以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重庆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加强证后监管、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提高了重庆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
从2001年起,开展了13次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累计认定重庆名牌农产品627个,有效期内重庆名牌农产品为152个。26个产品列入农业部《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重庆按照“抓认证推标准,强监管保安全,树品牌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是加强体系建设,强化组织实施。在区县机构改革中,39个涉农区县建立了6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每个区县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目前全市区县已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600多人。二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首先建立了考核机制,市农委与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在“三农”工作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其二是建立了评价机制,按照《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关于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工作业绩评价办法(试行)》,将重庆名牌农产品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中国农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打造纳入区县管理机构年度工作综合评价,设置单项奖和综合奖。三是加大宣传,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广泛宣传获得认定的产品和企业,组织重庆农产品品牌参加各种农交会、绿博会、国际食品博览会,相继举办绿色食品、重庆名牌农产品等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推荐了重庆农产品品牌。
江苏:推标准强科技
江苏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大批产品质量优、竞争实力强、市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目前,全省“三品”有效数1.7万个,地理标志产品34个,江苏名牌农副产品200多个。
抓质量,夯实品牌基础。以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制订或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905项,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县17个,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300万亩。
强科技,提升品牌优势。通过产业化扶持专项、产学研联合等方式,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等方式,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增强农产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
促整合,集聚品牌力量。对传统品牌,进一步保护、挖掘和提高,通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等与国际接轨的手段整合资源,提高品牌效应。对新兴品牌,充分利用质量、科技、形象等优势,借助现代营销等手段,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区域性、同质性的优势产品,按照“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引导生产主体联合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规模,提升市场美誉度。
助营销,打造展销平台。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并组织赴境外开展营销推介,提高江苏品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云南:打高原牌走特色路
云南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缘区位优势、气候优势、水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物种资源优势、产地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八大优势”,以创基地、强监管、拓市场、搭平台为重点,通过差异化、凸显特色化,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培育了普洱茶、褚橙、云岭牛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业品牌。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监管。共制定发布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960个,推广各类标准6000多个。建立了10个“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20个“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
开展“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打造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具体措施来抓,全省累计“三品一标”有效认证登记单位787家,产品1711个。
开展“六个六”评选。评定了“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六大名米”,提升了全省特色畜禽、水产品、粮食品种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这些特色品种的种养殖推广、市场开拓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年来,全省许多地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择最适宜本区域生产的农产品作为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培育和发展,把云南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规模影响力大的品种和产品列入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出如云南普洱茶、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斗南花卉、昭通天麻、丘北辣椒等一批特色明显的区域品牌。
大力开拓市场。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感受直观的农产品推介活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持续快速提升。云南农产品以生态优质、丰富多样的特性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黑龙江:定位中高端以质取胜
黑龙江省瞄准中高端市场,着力打造飞鹤、完达山、元盛、大庄园、阿妈牧场、秋林云晏等一系列畜产品品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加长,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目前,全省共拥有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272家,拥有猪肉、牛肉、肉食加工品、乳制品等绿色畜产品119种。
老牌乳品企业以质取胜。黑龙江省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荷斯坦奶牛群,奶牛良种率100%,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榨乳和生鲜乳冷链运输,生鲜乳第三方检测覆盖全省,从源头上保障了生鲜乳的质量安全。
猪肉品牌走特色、绿色之路。牡丹江阿妈牧场的有机猪肉产品,六大系列170余种产品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300余家大型卖场及专卖店。“伊春森林“积极推进可追溯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办伊春森林猪可追溯产品专营店4个,将在省外市场进一步推广森林猪产品。
牛肉向中高端品牌发展。紧盯中高端市场需求,加快和牛、安格斯牛等品种肉牛的全产业链发展。龙江元盛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共引进纯种和牛2000头,现存栏达4000头,是全国第一个规模引进纯种和牛的企业,打破了国内高档肥牛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产品销往阿联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羊、禽等品牌日益壮大。羊肉方面,全省拥有新西兰、澳大利亚在中国最大的牛羊肉深加工和销售基地——大庄园肉业,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家禽方面,黑龙江大森林集团形成了集种鸡繁育、鸡雏孵化、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冷冻屠宰、熟食加工、出口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生产的“雪鸟”牌鸡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