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快递下乡”激活三农“蓝海”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2-23  互联网

  杨晶没有想到家乡青泥巴中的莲藕还能在网上卖,而且生意出奇地好。像很多创业青年一样,几年前,这位80后的年轻人从广东回到湖北的老家洪湖市汊河镇,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出售莲藕、菱角、莲子、藕带等土特产,成为当地最早一批农村电商。

  “如果快递不下乡,我们这里的莲藕哪里运得出去?”如今,他的网店营业额已接近千万元,人们称他“洪湖藕王”,杨晶事业的蒸蒸日上,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快递业迅猛发展。洪湖的藕全国闻名,裹满青泥巴保持了莲藕的新鲜,但是,如何让莲藕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快递功不可没。

  杨晶对《了望》新闻周刊记者回忆说:“2009年从洪湖快递莲藕到西藏,要半个月的时间。客户收到时莲藕已经烂掉了,但现在只需要两三天,西藏的客户就能吃到与洪湖人餐桌上一样新鲜的莲藕。”在他看来,对于做生鲜的电商,时间决定了客户的口碑,快递服务的优劣决定着网商的生死存亡。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涉及快递行业,要求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杨晶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既是当下制约农村网络经济的瓶颈,亦是激活这片沉睡市场的钥匙。

  快递催生城乡消费互动

  在受访者看来,快递下乡畅通了城市和农村的市场,实现了消费的互动,以生鲜食品及农产品的高效运输为例,不仅带动了农村地方经济的发展,更给农村创造了增收的新机遇。

  在安徽省,《了望》新闻周刊记者体验发现,从天猫网站购买饲养于安徽省泾县工家桥镇,地属皖南山区北部的老母鸡,位于广州的记者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通过冰冻冷链收到。涵盖了当地饲养人员现场抓鸡、清洗、真空包装,快递发货等环节。

  该店员工表示,城市居民对于生态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得益于快递下乡,位于农村的原生态产品能够方便地运输到城市客户手上。尽管价格不菲,但通过这一渠道已累计销售近千只。

  在广东省茂名市也是如此,这里盛产的荔枝,正在通过快递和电子商务,将往年低价贱售情况转变为高利润的速递直达。

  “以白糖罂品种为例,往年的最低收购价是每斤2元钱左右,而今年达到每斤4元钱以上。”中国荔枝第一镇高州市根子镇党委书记叶富山说,今年仅顺丰快递和本来生活网就收购了10万斤荔枝向全国销售,通过快递的时间优势,不仅宣传了高州,还发展了高端市场。

  快递下乡在活跃农村经济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也开始受益于其带来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方式。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在网上购买商品,在降低了诸多流通环节后,能比在商户购买便宜不少。

  以农民养鱼必需的充氧机为例,这种产品一般在实体店买要花三四百元,而在网上买只需一百多元。电商在农村的出现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不仅如此,快递还在乡村催生了新业态。在农村,农民仍处于网购时代的开端,缺乏网购信息,为此当地一些在东部地区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发明了“网代”新业态,即按农民订单垫付代理网购,每件收取5元。

  农村电子消费的时代刚刚开始,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2014年10月,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这一报告统计了多项农村电子消费的数据:之前三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提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预测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可能突破4600亿元。另外,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比城镇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

  农村市场的EMS先发优势

  在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看来,以前我国农村快递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今年抽样统计已能占到总量的10%。未来农村快递发展速度将比城市电商快得多。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在农村的快递业务结构中,90%为农村采购城市的工业产品,10%为农产品销往城市。快递减少了消费品流通的多层环节,未来农产品通过快递渠道销售的占比有望扩大。

  在此趋势下,今年初,中国邮政管理部门明确了快递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目标,启动了“快递下乡”、“快递西进”工程,鼓励企业加快农村和中西部网络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

  马军胜评价说,启动“快递下乡”工程,可以尽快让广大农民享受网购服务;推进“快递西进”工程,可改善区域均衡度。快递下乡、西进的推进,给当地农民带来诸多实惠。

  尽管如此,快递下乡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方面,我国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少有再回流创业者,而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中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购买力较低,仍需时间培养需求;另一方面,乡村间物流成本较高,多数快递公司的网点止步在乡镇一级,一些快递网点除了快递寄存,还需要经营烟酒饮料销售等多种业务,否则难以维持。

  在此背景下,拥有国内最大邮政网络尤其在农村布局广泛的邮政系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邮政系统在全国有11.8万个网点——其中包括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社区服务店,甚至中国最偏远的山村也有中国邮政的网点。

  正因如此,2014年6月,阿里巴巴与中国邮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物流、电商、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与邮政全面开展深度合作,合力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当然,双方要真正盘活资源,将农村电子消费市场的潜力发掘出来,首先要解决国企和民企如何有效地协调,将双方战略落到实地。以中国邮政为例,其机制与纯市场化阿里巴巴之间的合作可能将面临诸多制约。

  这并不是没有先例,早在2006年,中国邮政就与阿里巴巴签订过第一次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了e邮宝等电子商务专属快递服务。但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商家对邮政系统的快递使用仅仅不到5%,而95%的配送都是由非邮政体系的“四通一达”这样的公司完成的。

  之前,马军胜在湖北荆州调研时也发现,“下乡”工程仅半年时间,快递公司就已经深入到当地几乎各个乡镇,“我们邮政空白乡镇局所的补建还在努力动员,人家市场驱动的民营快递都已经到了。”

  他说,民营企业很实事求是,如果三个月经营不下去肯定“撤兵”。但现在不但活得了,还活得挺好。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公司可以深入耕耘农村市场发展农民网购,主要包括衣服、鞋子、农业生产工具等,平均每样货品比以前便宜几十元到上百元。在当地的几个乡镇,五个主要快递企业都已布点,每天网购量超过1000件。

  公共投递平台亟待完善

  受访专家指出,“快递下乡”工程取得良好成效仍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快递业的基础建设在乡村基本是从零开始,未来应在充分了解快递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各快递企业、社会运输力量及各类网点资源,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的规划。

  他们表示,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业务量较小,各快递公司均布局网点和配送人员显然不经济。为此可通过公共投递平台的建设,提高农村快递配送网络的覆盖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农村配送成本,实现快递下乡。具体实践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特点进行细致的规划。

  其一,鼓励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农村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书屋、村委会、供销社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委托代办,向农村地区居民提供较为完善的快递服务,并向所有快递企业开放。这样既降低了快件农村地区投递的成本,解决了快递服务在农村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同时为这些公共服务平台开辟了新的创收来源。

  其二是整合农村各种运输资源。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门的农村公交班线、货运、农用车,促进快递企业与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合作,利用这些农村运输车辆搭载快件,既为运输车辆增收,也降低了快递企业的运输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其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上叠加网购服务的功能,引导和拉动农村地区的消费,为快递服务提供需求来源。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2-23/6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