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市化模式对乡村价值的误识与人为破坏非常大。在城与乡关系认识上我们有很多误区。城乡关系既是夫妻关系,也是母子关系。说城和乡是夫妻关系,是因为城与乡相互依存,功能互补,谁也离不开谁。说城与乡是母子关系,是因为先有乡村文明再有城市文明,城市文明是农村文明孕育和发展出来的新文明,城市文明的根在乡村,城市文明以乡村文明作基础和依托,离开了乡村,城市不能正常生存下去。城市文明是乡村文明的升华与结晶。我们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在自然的社会演化过程中,两种文明应当相互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不能简单认为城市文明高于农村文明,也不能简单认为农村文明高于城市文明,而是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
推进新型城市化,迫切需要我们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乡村的生产价值。乡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空间和载体。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要认为自己住在几十层楼上,就忽视楼底基座的价值。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就是第一重要的产业。越是对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就越不值钱,越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就像空气、水、阳光一样,这些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东西,是地球母亲对人类的免费供给。只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自作孽而糟蹋了它们。农业生产的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虽然粮食没有苹果手机、宝马车昂贵,但我们可以不要手机、不要豪车,但不能没有粮食。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最不值钱,但人类往往对此显现出短视和误识。
第二,乡村的生活价值。从地图上看,城市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广袤的土地上,农村远比城市宽广和博大。人类从乡村走来,乡村孕育了人类的真正家园。乡村的生活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最符合自然、贴近自然的生活。有史以来,人类主要生活在乡村。即使进入了城市社会后,仍有很大比例的人口居住生活在乡村;同时,住惯了城市的市民也渴望着乡村生活。特大城市的农村郊区是吸引市民生活的乐园。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和趋势充分说明,离开乡村,人类很难在城市找到生活的永恒意义。
第三,乡村的生命价值。老子说,大道自然。乡村是大自然为人类修建的生命乐园;城市,是人类为自己建筑的栖身之所。人类再勤劳、再智慧的双手,也总不如大自然之手创造的东西更完美。乡村的第一产业,是与生命打交道的产业,决不同于工业流水线上冰冷的机器生产。在第一产业中,人类自己的生命与动植物的生命共同成长,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体验与哺育。乡村的生活,能使人真正体验到生命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
第四,乡村的生态价值。乡村不仅是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还是极为重要的生态空间。没有良好的生态,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不仅生产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也提供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态环境。人类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无私地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空间。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蕴涵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能够实现永续发展。而产生于城市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忽视了对大自然环境的珍重,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构成了巨大的危害。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产生的是的垃圾,而农业文明与乡村文明产生的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肥料。城市文明不但不可能取代乡村的生态价值,而且离不开乡村的生态价值。同时随着城市病的暴发,以及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对乡村生态的破坏与威胁,重新认识乡村的生态价值、大力保护乡村的生态价值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第五,乡村的文化价值。乡村的历史远比城市的历史更悠久。人们世世代代在乡村生活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是最贴近人类自然本性的文化和文明。乡村的文化密码值得人们深思与破解。乡村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它经过时间的磨洗,更加与人们的生活、生命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因。城市文化中更多的是权力、金融和时尚。乡村文化不同于城市文化的是,乡村文化中更多的是自然、情感和纯朴,乡村文化更具有生命的自然感和归属感。
第六,乡村的旅游价值。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无比广泛的旅游空间、无比丰富的旅游资源、无可比拟的旅游优势、无限广阔的旅游前景。如果说城市有高楼大厦,乡村则有高山流水;城市有时尚潮流,乡村则有风土人情;城市有雄伟建筑,乡村则有田园风光。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发展乡村“洋家乐”,普通农舍每晚住宿价格有的超过城市五星级宾馆,海内外游客却对之趋之若鹜。这应证了我们古人说的“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旅游,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旅游,是一种接地气、净化心灵的旅游。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已成为一个前程似锦的新型产业。
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强调深化认识乡村价值和尊重乡村文明,并不是要否定城市价值和城市文明,而是为了使我们少犯愚蠢的错误,为了使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都能照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