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农科院水稻增产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研究成效喜人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0-14  互联网

  本网讯  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双季晚稻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上,集中展示了双季晚稻生产从品种选择、育秧、田间管理到收获的7项关键技术,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攻关取得的喜人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在观摩现场,项目组有关专家一一介绍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广两优7203”“广两优7217”“内2优111”和 “中浦优华占”的特点,以及水稻好氧栽培技术、机插水稻轻型无土基质育秧新技术、植物免疫诱抗剂、“粒粒饱”增产技术、高产低碳机械化稻作技术、激光耕整 地技术、适合统防统治的田间管理技术等7项核心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效果。

  据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介绍,在中国农科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水稻所从去年开始,围绕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联合院作科所、植保所、农机化所、资划所、环保所,并与当地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协作,全力推进水稻增产增 效综合技术集成和示范。在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水稻生产大省建立了100亩、500亩和1000亩等不同规模的示范展示基地,既集成展示成熟配套技 术,也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做到成熟一套、推广一套,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各方很高的评价。

  据珠湖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该场启动双季晚稻综合技术集成示范以来,短短3个多月,已有58批次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现场考察,示范展示效果好,深受种粮农民欢迎。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认为,今年水稻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取得了3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水稻无土基质育秧技术取得初步成功。近年来,工厂化旱 育秧发展较快,但发展旱育秧需要大面积取土,不仅关系到稻田土壤肥力的培育,而且关系到环保、土资源利用等问题。水稻所研发的无土育秧基质,60%的成分 来自于农作物秸秆,40%源于天然矿物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潜力。二是形成了3套增产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示范点根据品种和环境特性,将7项技术组装配 套成3种模式,实现了“早稻+双季早熟晚稻”产量超过1200公斤,“早稻+双季晚熟晚稻”产量超过1300公斤的基本目标。三是水稻增产和节本效益显 著。采用集成技术的田块比当地主栽品种使用常规技术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最高达235元;同时,每亩比常规技术节约物化投入50元左右,减少 人工投入成本约200元,每亩增加总效益近500元。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0-14/6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