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大作物品种亮“家底”看趋势

网友投稿  2014-09-26  互联网

 

小麦:完成新一轮品种更换搭配+主导组合拳

  近20年来,小麦主推品种呈现搭配品种较主导品种更新快、主产区较次主产区更新换代时间快、各主产麦区已基本完成新一轮品种更换,当家品种和主要品种群逐步为新的品种群所代替等变化情况。

  亮“家底”

  黄淮冬麦区。2001年,随着郑麦9023、烟农19、邯6172、济麦20、济麦19等品种的推广和面积的扩大,该麦区进入第8次品种更换;2005年,基本完成第8次品种更换;2008年,随着济麦22、百农AK58、西农979、郑麦366、周麦22、良星66等品种的推广和面积的扩大,该麦区南片进入第9次品种更换;2011年,已基本完成第9次更换。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2001年以来,该麦区随着郑麦9023、扬麦16等品种的推广和面积的扩大,完成了第6次品种更换;第5次品种更换的当家品种扬麦158仍有较大面积,是该区主要品种群之一;随着一批新的综合性状更优的品种审定推广,该区将进入第7次品种更换。

  西南冬麦区。2000年后,由于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1”和“条中32”流行,第5次品种更换的当家品种及主要品种群抗病性丧失,在生产上种植面积逐步被川麦107、川麦42、绵阳31、内麦836等新品种所取代,完成了第6次品种更换,并将进入第7次品种更换。但该麦区近年由于种植小麦比较效益低下,小麦种植面积下降较多,新品种推广速度慢,难以再出现像绵阳26这样上千万亩的大面积推广品种。

  审定品种和苗头品种预测

  黄淮冬麦区南片。近几年,国家审定的丰德存麦1号、周麦26、周麦28、百农207以及生产试验中的苗头品种淮麦33(淮麦0882)、漯6073、存麦8号有希望推动黄淮冬麦区南片第10次品种更换,成为黄淮南片的主导品种。

  黄淮冬麦区北片。济麦22将在较长时间内是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当家品种,良星66推广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但接班品种仍未看到。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扬麦20、扬麦22、扬麦23、镇麦9号;西南冬麦区川麦104、中麦816;北部冬麦区中麦816有可能得到较大面积推广,成为济麦22的搭配品种,丰富黄淮北片的品种布局。

  看趋势

  长广适高产型:如济麦22、百农AK58、周麦22、邯6172等。适播期长、播量宽、适应性广,对地力水平不是很敏感,适应粗放栽培管理。

  优质高产稳产型:如郑麦9023、济麦20、郑麦366、西农979、扬麦15等,产量水平不低,优质专用。

  抗旱节水型:如石家庄8号、石麦15号、烟农21号、洛旱6号等,适应水资源紧缺需求,可以少浇一水或旱地雨水好的情况下能获得高产。

  另外,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品种的综合抗性将成为影响品种推广应用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好品种必须抗倒性要过关,在一定产量水平基础上,抗倒性比产量更加重要,提高品种的抗倒春寒、抗倒伏能力和对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将是今后黄淮冬麦区品种发展的重点方向。

水稻:后继有“人”接班品种成主导

  近20年来,水稻主要品种推广呈现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单个品种的年均推广面积显着下降、常规稻推广区域窄,杂交稻推广区域广、大面积推广品种数量减少、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等情况。

  亮“家底”

  长江上游稻区。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Ⅱ优838——高产稳产广适性品种、冈优22——中迟熟大穗型杂交中籼。

  长江中下游稻区。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汕优63——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第一代两系杂交稻的代表性品种、金优207——早熟优质杂交晚籼品种、丰两优1号——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新两优6号——早熟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天优华占——高产优质广适的杂交稻新品种。

  华南稻区。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天优998——优质高产杂交晚籼品种、五优308——高产优质广适型杂交晚稻品种。

  东北单季稻区。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空育131——抗寒优质常规粳稻品种、吉粳88——优质抗病常规粳稻品种、龙粳25——高产优质抗病常规粳稻新品种。

  黄淮稻区。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武育粳3号——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徐稻3号——优质多抗常规水稻品种、宁粳4号——高产抗病常规粳稻。

  审定品种和苗头品种预测

  长江上游稻区。近几年,国家审定的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F优498有望推动长江上游稻区新一轮品种更换,成为长江上游稻区的主导品种。

  长江中下游稻区。Y两优1号、扬两优6号、丰两优一号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是长江下游稻区的主推品种,天优华占的推广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嘉早17、隆两优华占、Y两优900、4H优518等几个品种在生产或试验中已显示出较大潜力,有望较大面积推广,有可能成为该稻区的重要搭配品种甚至是接班品种。

  华南稻区。天优华占,成为国家区试华南早籼组对照品种,适宜在本稻区广东中南及西南,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该品种熟期较早,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好,有望成为本稻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深优9516,广东省审定,适于在粤北以外区域作早晚稻种植、粤北韶关作晚稻种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稻瘟病,品质优良,产量、品质、抗性综合性状协调较好,推广面积已达百万亩以上,有望成为广东乃至华南的主推品种。

  东北单季稻区。龙粳31,常规粳稻品种,正在逐渐成为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高产稳产,米质优,为空育131替代品种。2012年推广面积700万亩,2013年突破1000万亩,未来推广面积还将快速上升。五优17,2013年国审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产量高、试验产量年均超过对照品种10%以上,且稻米品质达到国标2级,适宜在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种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几年推广面积有望大幅上升。

  黄淮稻区。苏秀326,2013年通过国审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国标3级,突出优势是同时抗本稻区主要病害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预计该品种在黄淮稻区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有望在今后得到大面积推广。

  看趋势

  一是强化育种材料创新,加强遗传累赘研究,促进突破超高产育种的瓶颈、不断提高水稻单产,选育更多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于一体的优良品种。二是更加重视品种安全性,一方面针对稻瘟病等主要病害开展抗病性育种,利用高新技术培育新型抗性品种;另一方面加快选育耐高低温、抗旱、耐涝等抗逆水稻品种,确保大面积的高产稳产。三是关注市场需求,更加重视品种易制种、种子耐储藏等性状筛选,选育具备熟期适宜、抗倒性强、不易落粒等性状、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特性的水稻品种。四是进一步改良水稻品种品质,加大资源创新,通过双亲品质同步改良,培育高档优质杂交稻组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抑制镉等重金属吸收和转运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确保大米食用安全。五是突破杂交粳稻技术瓶颈,重点选育广亲和系,充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优势水平,增强广适性;选育高异交率不育系,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降低杂交粳稻种子生产成本。六是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加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等“绿色安全”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利用,大力发掘与高产、优质、多抗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

玉米:大品种青黄不接期待百舸争流

  亮“家底”

  1993年~2002年,掖单系列品种已经成为本时期的全国主要栽培品种,10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农大108等品种于1998年审定后大面积推广,4年后年推广面积达到了4000万亩。

  2003年~2012年,农大108开始稳定下降,郑单958急速上升,同时浚单20也成为黄淮海地区的主载品种,先玉335也表现出持续的发展势头;鲁单981、金海5号、中科4号和四单19等表现突出。

  看趋势

  “傻瓜”型优良品种郑单958,具有抗倒性较强,种植密度弹性大,自我调节能力强等特点。2000年以来,郑单958推广面积急速上升,创造了推广5000万亩以上年份近10年、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达10年、累计推广面积10亿亩的玉米品种历史纪录。同时,该品种给企业授权开发,打造出了德农、秋乐、金博士、金娃娃等4个著名种业品牌,为民族种业的发展壮大和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2004年和2006年经国家审定及多省审定以来,先玉335也表现出持续的发展势头。其引进、试验、审定以及年推广,对推动种业科技进步、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营销模式都带来了积极作用。

  据测算,主要玉米品种更换周期为9.2年,然而,由于大品种的强势和后续品种不足,使品种更换步伐放缓。近年来,玉米呈现外引品种面积急剧上升、后续品种优势严重不足、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等特点。如郑单958、先玉335等驰骋疆场十余年依然保持强劲势头的品种目前依然“一枝独大”。

  百舸争流千帆竞,期待更多郑单958式的新品种扛起我国玉米品种大旗。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9-26/6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