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1日,2014年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提高农区水肥资源利用率,破解华北地下水“漏斗”等难题
农业部2013年下发的《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国水肥一体化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水肥一体化正由经济作物走向粮食、由设施农业走向大田、由旱区走向全国
“我国用占世界6%的水资源、30%的肥料使用量产出了占世界26%的农产品。水少、肥多是现状,水肥资源约束亟待破题。”与会的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表示,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不仅可全面提升全国农田水肥利用效率,而且对旱作农区和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意义重大。
高祥照说,我国每年农业用水缺口超过300亿立方米,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耗水量仅为500公斤。一方面用不上水,另一方面又大水漫灌。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居世界首位,但化肥利用率仅为33%,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0%至60%的水平,“如果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到华北2亿多亩粮食作物上,节约的水资源将超过南水北调计划调水的总量。”
来自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适宜发展水肥一体化的作物面积很广。全国有1.6亿亩果园,其中约18.1%有灌溉条件。蔬菜种植面积2.68亿亩,大部分可发展水肥一体化。还有4.48亿亩玉米、1.7亿亩马铃薯、2600万亩甘蔗等大田作物也适宜推广水肥一体化。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认为,要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水溶性肥料肥效快、溶解快、利用率高出普通肥料30个百分点,不仅节水,还可减少施肥总量。他说,“以内蒙古赤峰为例,引进滴灌技术,马铃薯亩净增收1100元,玉米亩均增产约300斤,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区水肥资源利用率,破解华北地下水“漏斗”难题,成为与会专家一致的想法。然而,如何进一步推广,却需要破解技术之外的两项难题。
长期以来,阻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是硬件设施。由于我国种植业以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很难依靠农民自发地铺设滴灌、微灌设备。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说,我国的水利设施不少只有灌溉功能而没有施肥功能,使水与肥被人为割裂开。
除了灌溉设施以外,水溶肥产品同样值得重视。但当前市场上的水溶肥产品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价格偏高等问题。新型肥料龙头企业金正大集团副总裁罗文胜告诉记者,“水溶肥企业应做到从原材料开采、技术研发到种植服务的水溶肥全产业链运营,为农户的水肥一体化应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