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项整治是目前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今年,农业部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为主题,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农资打假等7个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全面加强执法监管,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农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79.7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44.7万余家,取缔无证照企业72家,吊销证照企业36家,行政处罚1643件,移送司法机关44件。各专项行动开展有力有序,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种养殖行为逐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在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上,强化农药监督管理,加大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在5个省份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每省创建4~5个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推行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在13个省(市)16个市(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项目。
在“瘦肉精”专项整治上,全面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宣贯培训和示范创建,督促饲料企业健全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计划和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同时在河北、山东等6个重点省份开展跨省拉网监测,对禁止使用的“瘦肉精”类物质进行全面排查;加强违法案件追查,根据抽检结果,及时追溯“瘦肉精”源头,切实加大打击力度。
在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上,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为重点,严格奶站和运输车资质条件审查,强化奶站和运输车日常监管,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力度,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过程中各类违法添加行为,1~5月份,组织各地检查奶站5925个次、运输车2870辆次,奶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达标率99.8%,运输车全部达标。
在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上,以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规范为抓手,加强日常巡查、飞行检查和监督抽检,深化“检打联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取缔制假售假黑窝点;出台了兽药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公告,加大对触及红线、底线兽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兽用处方药管理,强化宣传培训,增强责任主体自律意识,提高养殖安全用药水平。
在畜禽屠宰专项整治上,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屠宰资格清理活动,对相关屠宰企业按规定开展复核审查;督促屠宰企业履行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加强屠宰检疫监管,杜绝屠宰病死畜禽,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在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专项整治上,开展水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水产苗种质量状况抽检,启动贝类、海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重点渔用投入品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以养殖场持证生产、合理使用投入品和完善生产档案等行为为重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
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上,农业部等八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积极为农民群众做好指导服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查大案要案,全面推进案件信息公开,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打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行为,斩断非法利益链,让一切“潜规则”失效。强化监督抽查,实施“检打联动”,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托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及时依法查处,做到抽检一个产品、规范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格落实“两高”司法解释,集中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端掉一批“黑窝点”,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充分发挥司法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