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种业强国建设

网友投稿  2014-05-21  互联网

 

  5月20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向媒体通报我国种业近几年发展的进展情况和目前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增强种业发展活力采取的主要措施。

  余欣荣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出台3个文件,全面部署种业发展工作,措施之实,力度之大,史无前例。这是种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作出这样强有力的部署,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种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部作为农业、种业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狠抓政策的贯彻落实,坚持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种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新品种开发能力增强,生产用种有效保障;企业实力快速增强;市场秩序逐步好转;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余欣荣指出,总结我国种业36年改革历程,特别是近3年积极探索,国务院确定的种业改革目标、方向是正确的,所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是坚定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决心。近年种业发展、农业持续丰收取得可喜成绩,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做强中国种业充满信心。二是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源、人才和资本向企业有序流动。三是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技术创新主体、成果转化主体和服务农民主体。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作为种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支持科研单位充实创新服务力量,在竞争中推动创新,在创新中促进发展。五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发挥国家部际协调组作用,协力推进政策落实;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六是弘扬中国种业精神。就是弘扬“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执着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精神。

  余欣荣重点介绍了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简称“国七条”)的贯彻落实情况。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着力引导公益性科研单位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快科研单位与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选择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改革试点;依托中国农科院建立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制定成果交易管理办法,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育种资源、技术、人才向企业依法有序流动。二是支持企业提高育种创新能力。

  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鼓励企业整合并购转企的科研机构,组建高水平育种研发机构和团队,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企业联合或与科研单位合作,构建科研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分子育种平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三是组织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会同科技部等部门编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五年规划;建立国家科技专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机制;开展良种产学研联合攻关,选育突破性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四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编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濒危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深度发掘,修订种质资源管理办法。五是推进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海南省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加强南繁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甘肃玉米制种、四川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推动出台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保险政策,引导企业加快制种基地流转或与大户、合作社合作,促进制种规模化机械化。六是加大种子市场管理力度。

  随后,余欣荣和张延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深化种业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国务院连续3年出台文件部署我国的种业工作,最近一个文件是去年12月份颁布的,目前半年过去了,请问落实的怎么样,能不能介绍一下工作的进展?

  余欣荣:你所指的是去年国务院办公厅109号文件。这个文件集中体现了种业界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种业安全,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种业发展到今天,实际上都贯穿着一条改革的主线,通过改革不断地增强了中国种业发展的活力,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以至于国际的竞争力。我们可以和新闻界的朋友们简要回顾一下,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从那一年开始,放开了种子市场,推动了种业经营体制的改革。那一次的改革,集中打破了国有企业统一计划经营种子的工作格局。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办40号文件,这一个文件集中解决了中国种业界的政企不分,也就是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存在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接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8号文件,对现代种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一次国办发109号文件,我们通常称之为“国七条”,集中聚焦种业改革进程中有关体制创新的问题,尤其是种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大家知道,农业的出路在于科技,种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在科技,科技能否顺利地提升,关键在于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优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七条”,就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科研体制改革碰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新的、明确的规定。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农业部牵头会同17个部委和海南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国七条”,进一步强化种业发展部际、部省协调机制,明确落实各项措施的分工方案,并且将文件的精神分解成21项具体的任务,实行按月督导、按月调度。目前,各责任部门和参与单位都制定了详细的落实方案。正如刚才记者先生所讲到的,这个文件出台才刚刚半年时间,所有参与文件贯彻落实的这些部门,都秉承把中国民族种业搞上去的决心和信心,以国家种业发展大局为重,在21项具体任务上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务实的精神,可以讲其进展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具体来说有5个方面:一是改革技术创新主体。过去种业创新主体主要在科研单位,现在按照国办109号文件要求,加快推动向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转变,同时进一步提高科研单位基础创新、公益服务能力。农业部面向企业建立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设立了扶持企业的创新项目。科技部通过一系列措施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和前沿性研究,优先对企业研发成果进行后补助支持。发改委将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对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予以倾斜。教育部继续通过公派留学项目支持企业科技人员的培训。二是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就是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的改革试点,加强种业人才培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不仅来源于精神的激励,还有他们通过自主创新所应该获得的、也是依法获得的合理收益。为此,我们按照文件精神正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提出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的试点方案,这在中国种业界还是第一次。因为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既有政策问题,也有法律问题,还有在具体方案中的制度安排。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将选择中国农科院及部分省市的科研单位进行试点,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教育部还将引导高等院校开展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试点。三是改革创新组织方式。中国在杂交水稻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创造性成果,其中重要的就是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快赶超也必须继续发挥制度的优势。为此,国务院决定支持开展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种业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加快选育突破性的品种。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四是改变成果的转化方式。目的就是要建立种业科研成果的公开转化平台,发挥市场配置、公共成果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禁止私下交易。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即将正式运行,这项工作将为种业界科研人才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有一个在市场上公开竞价、交易、转让的好平台,将极大地增强种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五是改善种业的创新环境。去年年底,我部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假劣种子专项行动,这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国家层面加快种业改革创新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地推进,如四川等省份已陆续出台了符合本地的改革措施。现在可以讲,深化种业改革正在有序地进行,将会极大地推动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建设种业强国要“踏石留印”

  人民网记者:我曾经在《求是》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您的署名文章《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提出要加快实现种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文章当中和您刚才发布的内容,可以看出您对种业强国充满信心。我想请问,农业部下一步打算如何建设种业强国?

  余欣荣:“种业强国”是“中国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强国梦”,而“种业强国”是一代代种子工作者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梦想,也就是种业的“强国梦”。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我们国家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业,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也应该有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育种产业。汪洋副总理就推进种业强国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对种业强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设“种业强国”,把中国的民族种业搞上去,关键是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有务实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踏石留印的艰苦创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种业强国”这个梦想。为此,我们应该具备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有序流动。加快构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合作的种业创新体系,改变过去种业科研主要在科研院校的状况,现在既要继续发挥科研院校种业创新的优势,同时又要推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加快开发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

  第二,种子企业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投入,支持企业在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能力,推动种业领域的企业重组,尽快缩小与跨国种业企业的差距。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力争到2020年前5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达到60%以上,力争中国的企业在国际种业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种业知识保护体系强。在这方面要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护农民、品种权人、企业的合法权益,形成公平竞争良好的社会秩序。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各方面种业人才、种子企业投身种业发展,使我们整个体系不断强大起来。

  第四,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加快种业国际化步伐。要积极推进国家间、区域间种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拓展合作空间,进一步引进人才,支持各方面种业人才在中国发展。同时,支持我们的企业到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服务所在国的农业发展,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实现我国种业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加快我国种业国际化的进程。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中国网记者:我们知道,国际种业巨头在研发领域有很强的实力,请问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继续保持自育品种的主导地位吗?如何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余欣荣: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第五句话就是“科技支撑”。那么,科技支撑重要的支撑点就是种业科技,种业科技支撑点的强弱关键又在于育种的创新能力,也就是新品种创制能力。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在这方面正在积极地推进,而且正在取得成效。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育种理论技术方法材料的创新。不断培育突破性新品种,缩小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是在理论、技术、材料的创新。我们正在借鉴发达国家在种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转变育种理念和思路,利用分子育种等现代技术和方法,逐步改造和武装我们的传统育种,加大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和评价力度,创制优异的育种材料,扩大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基础,提升我们国家新品种研发和创新的效率及其能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5-21/6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