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我国白羽肉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鸡肉产销量快速增长,产品价格和养殖户利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具有强周期性的特点,整个行业呈现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从产业集中度来看,随着福建圣农、山东凤祥、山东九联和河南大用等一批大型公司一体化企业的崛起,以及泰森、嘉吉和福喜等外资的进入,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小企业的生存变得日益艰难。从区域发展看,东北、山东都曾是主要鸡肉产区,但是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由于缺乏大型一条龙企业的支撑,肉鸡饲养量正在萎缩,而山东地区还在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肉鸡产业正在经受着H7N9流感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又一次处于极度困境之中。这期间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 具体表现在:家禽行业对市场波动性和高风险性准备不足,肉鸡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造成养殖效益不稳定。即使谈到风险,大家只想到要设立家禽业风险基金,或者向政府要补助。其实,风险因素还有很多,如饲料成本上涨威胁到利润增长,商品肉鸡生产性能低,肉鸡产业劳动效率低,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鸡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残控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站在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历史转折点上,肉鸡行业应该理顺思路,变危机为转机,顺势而为。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找市场,而不应该找市长。企业要从战略层面上化解风险,如:单一的鸡苗生产企业如何延长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生产鸡肉原料的一条龙企业如何变成食品企业,或由单一蛋白生产商转变成多蛋白(鸡肉、牛肉和猪肉)生产的商业模式。另外食品企业逆向整合养殖一条龙企业等方式都是抗风险的经营手段。在行业内实行重组与整合,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企业内实行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就制约肉鸡产业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的分析,希望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为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找方法,寻出路。
一 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2013年8月,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家禽兽医协会第18届年会”上,通过调查发现全球顶级家禽生产商面临的重要问题仍然是鸡群健康,有超过80%的受访企业将疫病列为最重要挑战。疾病一直是制约我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肉鸡饲养场由于布局不合理,加上大规模使用笼养和网养,鸡粪处理不当,使得周边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甚至一些大型养殖企业也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免疫制度杂乱无章,由于不能合理处理鸡群排泄物和其他生产污物、污水,使得疾病不断交叉感染,导致家禽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已为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的潜在危机。
笔者2012年8月在巴西萨尔瓦多参加第24世界家禽科学和技术交流会期间,参观了巴西大型的肉鸡生产企业。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国,具有丰沛优质的自然资源,地广人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禽肉出口国,早在2004年巴西禽肉出口量就超过了家禽业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国,是世界禽肉供应的领导者。巴西家禽业者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西建立了国家、区域、农场三级防疫体系。国家层面:建立法律法规、制定国外家禽产品进入协议等宏观制度;区域层面:规划家禽养殖布局、制定准入门槛、制定发生传染病时的处理方案——扑杀、封锁、防扩散;农场层面:从鸡场的选址时就考虑鸡场的隔离,鸡场设计时首先考虑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在鸡场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生物安全制度的建立。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对车辆控制与消毒、孵化场和鸡舍卫生环境的监控,免疫操作的规范,抗体和卫生环境监测和反馈,疾病的净化,对员工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应急方案的制定,鸡粪、死鸡的无害化处理、科学的防鼠体系等都有一套完备的方案。
二 鸡肉生产原料成本高,劳动生产效率低,鸡肉成本缺乏竞争力
美国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美国农场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约合25.4公斤)5.92美元,折合人民币每公斤1.48元,而中国玉米的价格约每公斤2.3元,要比美国玉米高出50%左右。肉鸡饲料中玉米占50%~60%,我国肉鸡饲料的平均价格每吨3300元左右(约合540美元/吨),美国肉鸡饲料的平均价格为380美元/吨。因此,美国肉鸡理所当然成本比中国低得多,而我国饲料粮价格长期增长态势已不可避免。
同时,我国商品肉鸡饲养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劳动效率低。没有自动给料系统的饲养户,人均饲养量不到10000只;有自动给料,给水设备的大型养殖场,由于设备故障率高,人均饲养量超过20000只的也不多,而欧美每人每天可管理四栋12×150m的商品肉鸡鸡舍,平均每人每天可饲养肉鸡12万只以上。一个产业决定其劳动力价格的只有劳动生产率这个根本性因素。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财富价值就越高,因此劳动者的收入也就越高。劳动力价格越高,企业采用机械化及自动化设备的积极性就越高。相反,如果一个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很低,那么其劳动力价格就非常低。劳动力价格很低,企业也就没有采用机械化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动力,这样就会导致该产业劳动者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局面,因此引发养殖行业招工难的问题日益加剧。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消失。在面对如何降低用工成本的问题时,很多大企业都选择依靠设备自动化,在整个肉鸡产业中,实行“人养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理念也必定是大势所趋。
三 商品肉鸡生产性能低
在肉鸡产业链中,商品肉鸡饲养是现代肉鸡生产体系的主体和基石,创造的产值最多。商品肉鸡的性能反映着整个肉鸡生产体系的效率。肉鸡育种取得的进展,通过曾祖代、祖代、父母代,最后传递到上百万倍数目的肉鸡上得以体现。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商品肉鸡生产性能无论是增重速度、成活率,还是饲料转化效率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就成活率单个指标看,2012年调查全国23家大型一条龙企业全年平均成活率为89.3%,欧美国家商品肉鸡饲养到42天成活率为96%~97%。我们商品肉鸡饲养还停留在怎么把鸡养活的层面上,出现这种局面,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疾病的因素,正如上文提到的,由于我们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造成种鸡、肉鸡疾病频发。种鸡感染垂直传播疾病,如支原体、沙门氏菌或病毒病都会直接影响鸡苗质量,造成商品肉鸡早期死亡高,后期引发呼吸道病等,使得商品肉鸡难养。肉鸡饲养过程中感染禽流感(H9),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IB)等病毒病,直接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低下。第二,技术方面,首先对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理解不深,特别是对最小通风量的掌握不到位,这是为什么冬春季节总是养不好鸡,而夏秋季节肉鸡的生产成绩不错原因。当然,冬天养不好鸡还有鸡舍建筑,供暖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肉鸡营养需要方面,我国基本上直接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大型企业都缺乏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更有甚者,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中,个别龙头企业故意将饲料能量降低,延长农户饲养期,增加农户的饲料消耗,影响了农户的饲养成绩。
第三,管理不力:客观上由于肉鸡场多且分散,不容易管理。最近几年家禽企业基层员工流失率高,普遍出现招工难现象。因而员工素质低,培训不到位。养殖过程中免疫是关键环节,例如活苗点眼、油苗注射是否部位准确,饮水免疫操作是否到位。都关系到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正常发挥。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企业比较重视对种鸡的管理,认为饲养种鸡的技术高,而商品肉鸡的技术含量低,因此对商品肉鸡的管理则比较放松,结果造成对肉鸡场缺乏足够的监管,肉鸡生产性能差。
如果我国肉鸡性能达到欧、美国家的生产水平,我国鸡肉产量将至少增加15%,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因此,商品肉鸡生产性能低已成为影响我国肉鸡产业的主要瓶颈之一。
四 深加工比例不足,品牌缺乏
面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现状,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肉鸡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深加工程度为30%,世界肉鸡的平均深加工程度为20%,而我国肉鸡深加工程度较低,只有5.8%,大有发展潜力。因此,要以肉鸡企业集团化为基础,综合运用资源,大力发展肉鸡深加工,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开发以鸡肉为部分原料的深加工食品(鸡肉丸子、鸡肉包子、鸡肉饺子、鸡肉米饭等),促进鸡肉消费增长。
肉鸡上屠宰加工线之前,如前文所述,美国,巴西等国由于饲料价格及规模效应的因素,生产成本低于中国,但上屠宰线后,因为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使得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深/精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价格优势,这是我国鸡肉精细加工品和熟制品夺取肉鸡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我国鸡肉产品出口主要以熟制鸡肉为主,没有较为明显的突破。美国多年来一直对我国鸡肉产品封关,欧盟有少量配额但也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了限制,韩国的出口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只是对日本的熟制鸡肉出口长期以来维持稳定。整体来看我国鸡肉产品出口种类的不均衡性和出口地区的不均衡性都较为明显,我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面对美国向WTO起诉中国对美肉鸡的“双反”措施,我国肉鸡产业应当做好与具有明显低价格优势的美国产品同台竞争的准备,这更加迫切需要我国肉鸡产品从价格、质量两个方面提高竞争力。
对于一些传统的名特优产品,我们应该努力使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保留传统风味特色,实行现代化生产,推行标准化包装,力创名、特、优产品,并积极与世界各国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开展合作与竞争,使美味、可口、色香味俱佳的中国传统风味鸡肉制品继续发扬光大。鸡肉食品走向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包装,为便于储存和销售,保证食品卫生,现代消费要求有完善的包装。
五 肉鸡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残控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药物残留问题是影响当前我国肉鸡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面对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消费者对肉鸡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对产品出售前的药残控制予以足够重视,这是整个产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追究责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全程追溯制度,掌控肉鸡从养殖、加工、运输、出口、进口、销售的全过程,对出现问题的产品可以追溯到养殖农户,同时建立严格的药残监控体系,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满足国内和国际消费增长。目前我国大型鸡肉加工企业如山东凤祥集团、福建圣农等公司都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始终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这一基本要素,不断努力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以上乘的质量确定国内外消费者心中的口碑。龙头企业要鼓励农户扩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有志者实行优惠。如降低鸡苗或饲料价格,提高毛鸡收购价格等,帮助农户慢慢从小规模向集约化方面过渡,逐步建立家庭农场,加强生物安全工作,从源头降低并杜绝药残问题的发生。从而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肉产品,打造民族品牌。
六 调动社会资源,培育消费信心
从2003年的SARS到近两年的禽流感,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家禽业的发展,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各种新闻媒体即争相报道,寻找新闻热点,由于这些大众媒体对家禽业专业知识的缺乏,在报道上往往不够全面和客观真实,很容易造成消费恐慌。加上家禽业界由于未能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资源宣传普及健康安全的家禽产品及生产过程等知识,缺乏对广大消费者的有效宣传和正确引导,造成鸡肉消费不振。
2013年2月25日,中国肯德基曾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通过“雷霆行动”, 全面强化鸡肉供应商管理体系,大力扶持一条龙养殖模式,保障鸡肉安全。百胜集团秉承企业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电视媒体,大力宣传鸡肉食品的安全性,向广大消费者传递营养健康知识,引导人们正确饮食、健康习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肯德基的营销战起到了一定作用,肯德基(KFC)2013年12月份在内地的同店销售增长5%。国际著名鸡肉生产厂商,如泰森、嘉吉、福喜生产销售过程中采用国际卫生标准,所以这些企业应更多宣传他们的品牌,指导终端消费者,促进鸡肉产品消费。2014年1月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白羽肉鸡联盟成立,全国50多家龙头家禽养殖生产企业参会。联盟整合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发挥行业的合力,将会促进中国白羽肉鸡产业走向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