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探寻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农业之路

网友投稿  2014-05-09  互联网

 

  核心提示:

  今后,谁来经营农业?当传统的小农经济日益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节奏时,当中青年农民大量“逃离”农村等现象不断凸显时,这个问题,已成为关乎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命题。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2013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2935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4144个。成员总数达到84万多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10万多户。这一组数字,说明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极为迅速的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对于这种抱团发展、集约经营发展模式的欢迎程度。

  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通过何种方式承担起经营农业这副重担呢?

  合作,闯出市场

  汇农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元龙镇,成立3年来,这个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115人,拥有土地70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近4000户,并与麦积区供销联社、天水德龙供销种业有限公司实现了联营。合作使他们得以轻松应对市场。

  “粗放经营,盲目销售让农民吃了不少亏,合作社的好处在于能够有专人对市场进行把握,农民要做的只是按要求生产出产品。农民懂种地,我们懂市场,这样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让农产品在顺利销售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谈及合作的好处,汇农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军刚兴致勃勃地说道。

  对市场的熟稔,使李军刚在其中游刃有余,随之受益的则是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合作社在收购果品后,利用自己的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以往农产品销售期常见的压级、压价、卖难等问题成为历史。目前,汇农合作社在上海、重庆、浙江、四川、云南、广西都设立了分销点,销售网络的日益成熟,为农产品找到了一条通往市场的捷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无论多么完善的市场网络,要想在其中站稳脚跟,最终还是要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而以往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导致对其实现质量控制难度极大。由于普遍采取统一收购的方式,合作社在制定产品标准方面取得了优势,从而更容易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

  “比如说苹果,我们会根据市场的要求,制定收购标准,再聘请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种植,按照标准定价,质量好的苹果能卖上高价,农户自然也乐于生产更好的产品。”李军刚说。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经营主体之后,寻求合作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已由种养殖户扩展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在甘谷县,蒋老五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块金字招牌。除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推进品牌化经营外,合作社创办人蒋效胜还将遍布全县的花椒经纪人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近300人的营销队伍。

  “经纪人懂市场,农民懂种植,大家合作闯市场,正好可以优势互补。农民不用为卖难发愁,经纪人也可以借助合作社的资金互助功能和良好信誉,得到周转资金和贷款担保。”蒋效胜说。

  在这种“农户+合作社+经纪人”的模式下,花椒种植户不仅得到了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还得以与经纪人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控制了市场风险,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花椒经纪人也不再单兵作战,在合作社的协调下,信用担保贷款、小额资金支持等金融手段被广泛运用,以往令农产品经纪人头疼的资金周转不灵问题也迎刃而解。农户、合作社、经纪人三方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目前,蒋老五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可年产花椒300万公斤,产值达6000余万元;年购销优质花椒2000万公斤,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入社农户年收入3000余元,入股社员年分红5万元,二次返利10万元。

  “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对接就是合作社的好处,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形成,加快了科技进步,这就是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麦积区供销社主任杨少平说。

  流转,实现集约

  如今,随着一批又一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已成为耕种土地的主力。农村劳动力断档为农业发展提出了又一个新的命题——今后,谁来种地?

  土地流转的推进为解答这一命题提供了一条可选途径。以麦积区为例,全区目前流转土地13万亩,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除进城务工外,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已成为他们新的选择。

  “我们社流转了2500亩土地,主要种植花牛苹果、核桃、樱桃、西瓜、黄豆,还养了不少散养鸡,附近的农民到我们这里打工,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00多人,一个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羲皇缘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强说。

  吕强是天水市有名的“干果大王”,看准了天水市扩展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的机遇,从2011年起,开始以反租倒包的形式流转土地2500亩,走上了集约经营之路。

  “我们这叫白马梁,以前农民主要种小麦,山地种麦子收入不高。我们流转土地一亩按收获450斤小麦算,农民除得到流转收入外,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这样一来就有两份收入了。”谈及土地流转的好处,吕强算起了经济账。

  通过土地流转,原本分散经营的土地被集中到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手中,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还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们合作社的果树在打药、施肥、采摘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土地集中了,用机器耕种更方便,成本也降低了。”吕强说。

  集约经营还为农业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

  “我们现在种了苹果、核桃、樱桃、西瓜、黄豆,还养了鸡,这样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都有当季水果上市。今后,我们还准备搞个采摘园,这样,还可以有其他收入进账,可以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吕强说。

  土地不仅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探索出新路,也让周边农民尝到了甜头。目前,羲皇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1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苹果1200亩,户均增收1万元。

  “土地流转是好事,不过也要切合当地实际。就拿甘肃来说,河西地区地势平缓,适合大规模耕种,就应当以统为主,这样的集约化经营才能带来更大效益;而陇东、陇南有的地方山大沟深,分户经营的优势更明显,应当统分结合,既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让集约化经营发挥作用,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等提供精细化服务,提升技术指导、品牌创建、购销、融资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在不适宜大规模集中耕种的地区实现经营分散化、生产标准化、购销统一化、服务一体化,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天水市供销社主任王锦江说。

  前路,依旧漫漫

  尽管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有很多问题令这些农业经营的领头人头疼。

  “我现在就为融资难发愁,2011年到现在,我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但农业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如果不成功,我这20年挣的钱可能都会赔进去的。”吕强说。

  由于土地无法抵押贷款,吕强运营羲皇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前期积累、抵押自有房产、朋友借款和社员入股。而前期积累和抵押房产则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尽管实力雄厚,但面对大规模投资,吕强仍有些力不从心。

  “就拿冷藏来说吧,我们用的是别人的冷库,每年光租金就要30万元。我们的资金主要投在土地流转和维持果园运转上了,没有钱建自己的冷库。要是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谈及融资问题,吕强说,“贷款难啊!我现在就希望国家、省上能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发展,也可以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同样的烦恼也困扰着甘谷县磐安镇三十里铺农民综合服务社主任彭小明。

  “我们社是在供销社网店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为农民提供入托、就医、培训、农机具维修租赁、信息发布、红白事碗碟桌凳租赁等公益性服务,每年有10万元运行经费,但要维持这么多服务项目还是很吃力。”彭小明说。

  除服务社外,三十里铺还有朱圉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资金互助社,不仅为农户提供果蔬购销、种植服务,还为社员提供最高额度为5000元的资金援助。但由于政策限制,资金互助社的服务范围仅限于入社社员,且受资金制约,远远满足不了合作社。

  “我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允许资金互助社扩大服务范围,这样既能解决农民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收益,提升服务水平。”彭小明说。

  困扰蒋效胜的则是市场秩序问题。

  “我们的蒋老五牌花椒是注册商标,每粒花椒都是按照标准无害化种植、手工精选出来的。但是,现在有些人种的花椒明明够不上这些标准,也冒用我们的商标。”蒋效胜说。

  由于这些以次充好的花椒价格便宜,居然占有了一部分市场,对合作社冲击不小。

  “现在,蒋老五牌花椒已经在市场上创出了名头,要是再让这些以次充好的花椒发展下去,对我们的信誉一定会有损害,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多为我们着想,打击这些不法行为,这样才能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品牌信誉,也才能引导、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花椒产业的效益。”蒋效胜说。

  “现在,省上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林业、供销等9个部门参加,为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平台,希望这个平台能持续发挥作用,让各部门更好地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共同探索经营农业之路。”省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处处长王亚平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5-09/6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