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产品加工设施补助“四两拨千斤”

网友投稿  2014-04-28  互联网

   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产地初加工领域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导致我国农产品的产后损失率较高,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力度,资金规模从5亿元增加到6亿元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就补助政策实施的有关情况,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 人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时表示,为确保补助政策得到高效、规范、廉洁的实施,农业部、财政部对2014年补助政策实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强调要一手 抓实施,一手抓监管。两部门提出,要坚持农民自主建设,严禁包办代替。政府部门主要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等措施,鼓励、引导农户和农民专业合 作社出资出劳。要坚持先审批后建设程序,农民以批准后的申请表为凭证开始施工建设。此外,实施补贴政策还要坚持公示和信息录入制度,补贴设施验收合格后, 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录入系统及时了解各县项目进展情况,掌握审核程序的规范程度。

   据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至11%、15%至20%、15%至20%和20%至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 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丰产增产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0亿元资金,补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设5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00万吨、 果蔬贮藏能力6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60万吨。农业部表示,补助政策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农产品因此实现均衡上市。在马铃薯主产区,销售期从不到半个月延长 到了7个月。错季销售调节了市场供求,果蔬经预冷后运输,市场销售范围从邻近地区扩大到全国各地或周边国家。

   此外,农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减损增供,农民收入大增。农民建设贮藏、烘干设施后,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降低到6%、4%和6%以下,相当于每年多增加27.5万吨产量,错季销售还提高售价30%至50%,农民由此多增收18亿元。

   有了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后,种植农作物市场风险降低。农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高低或卖或储,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更加稳定。而且,科学贮藏延长了原料供应期,拉长了加工企业生产周期,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加工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28/6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