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黑龙江省森工和大兴安岭森工两大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正式启动休养生息时间表。
停伐对林区有何影响?下一步将走向何方?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已经摆在面前。
木材加工企业难以为继,职工面临转岗甚至下岗
停伐对林区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就是导致林产工业原料不足、木材价格升高,企业难以为继,职工面临收入减少甚至下岗等民生问题。
绥棱林业局总经理田福彬对记者说:“全面停伐以后,我们的原材料来源只剩下幼林抚育林区,原料成本一下大幅上升,可是当前的地板市场售价很低,企业损失非常大。国家是不是可以在其他森林经营所需采伐限额方面给一些明确说法,从而让我们这些林产工业维持下去?”
田福彬介绍,全面停伐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像三合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这些的木材加工企业。砍伐量逐年减少,像木屑这类伐区剩余物也越来越少。原材料成本已从每吨300元上涨到400元,人造板厂的年利润,也从去年的1000万元,预估降至600万元。田福彬看着忙碌的职工,无奈而惆怅地说:“职工问题更让我们头疼,原材料不足会让大部分员工面临下岗失业,今后大家怎么办?”
早在停伐政策下达前,很多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开始实施,大部分森工工人的分流转岗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年纪较大的工人安排起来却很难。
兴隆林业局贮木场工人王国华已经当了近40年伐木工,他说:“我们为国家建设伐木一辈子,怎么说停就停了呢?虽然林业局给我们安排了种植木耳的工作,可工期只有3个月,村里年轻人还能出去打工,可像我这么大年纪谁还能用我呢?”
苇河林业局木材生产一线共有职工1287人,其中很多年龄偏大,又无一技之长,很难再就业,一次性安排他们转岗非常困难。“目前,以木材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单位有木材加工厂、电工层压木厂、人造板厂等,停伐后这些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干部职工将面临转岗甚至失去生活来源等问题。”苇河林业局副局长赵凤瑞忧虑地说。
从天保工程到全面停伐,生态保护措施升级
但停伐势在必行。
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已造成主伐资源枯竭、森林质量低下、龄组结构极不合理的资源现状。尤其在商品林区中,成过熟林只有6万公顷,面积仅占商品林区的2.9%,蓄积700万立方米,仅占商品林区总蓄积的3.7%。不停伐,将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
实际上,从上世纪末天保工程实施后,黑龙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就开始大规模实施。特别是近3年来,黑龙江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转型的步伐。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年度木材产量由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260万立方米,下调到2013年的89.4万立方米,累计少采木材4427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6975万立方米。由于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构建北方生态屏障,保障大江大河安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经过天保工程10多年的呵护,天然林资源开始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但森林的自然生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北方落叶松、樟子松等主要天然林树种成材需80年以上,红松林长达100多年。当前森林资源质量仍然不高,中幼林比重大,大量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培育,进一步保护是现实的需要。
“全面停伐这个政策好啊!伐木少了,以后恶劣天气就会更少,孩子们就会有好的居住环境啦!”今年49岁的崔俊生是个老林业工人,绥棱土生土长的他亲眼看着周围环境一天天好起来。对于停伐,他坚决拥护。“我干了大半辈子的伐木工,虽然今后不能伐树,每年少了一万多元的收入。但林业局安排我们护林育林,我们还是有活干,生活不会有啥问题。”
林区着力多元转型发展,非林非木产业逐步挑起大梁
专家指出,林区要真正实现脱困,关键在于要告别“木材经济”,以“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主体产业”为重点,在保证森林资源不被破坏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森林工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之际,兴隆林业局提出了“企业转型,旅游先行”的理念,将兴隆小火车挂牌做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打造“大兴隆旅游”新格局。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局长魏殿生说:“兴隆旅游小火车挂牌,标志着森工60多年的采运史的结束,标志着我们产业转型的一个新的开始。”魏殿生介绍,天保工程实施后,龙江森工的生态转型一直在持续推进,从木头经济“独木支撑”逐步向非林非木产业多元化经营转型,2013年,龙江森工产业总产值496.5亿元,其中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非林非木产业已经挑起大梁。
“从18岁起,我就拿着刀斧锯伐木,开着拖拉机集材,已经在木材生产战线整整工作了40年。国家停止采伐封山育林,转产转型,我们林业工人从心里赞成。”柴河林业局宏声林场职工苏同发动情地说:“这辈子砍了多少树,今后就要造多少林,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宁舍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面对停伐,柴河林业局的职工们心中虽有些不舍,但是已经迈开转型的步子。林区开始向营林抚育、多种经营等方面开拓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其中森林旅游产业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林场职工放下斧锯,捧起了旅游“金饭碗”,仅家庭旅馆就开起了155家,就业3000余人,2013年夏季短短3个多月,旅游业收入突破8000万元。
“森工人将从此由砍树人、伐木人转变为种树人、护林人,龙江森工将彻底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黑龙江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森工人将高举生态大旗,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发展,努力开创出更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