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摇滚歌手,他叫汪峰,因悲催的“抢头条”五连败而火,也令“抢头条”成了2013年的热门词汇。
而在中国茶市,有些事件天生就是“上头条”的命,不用争抢,却备受关注。
比如受“三公消费”新政影响,高端礼品茶遭遇“寒潮”;全国茶叶生产仍继续增产增收,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星巴克第一家“茶吧”在纽约开门营业,正式进军价值900亿美元的茶市场;多家茶企在2013年“双11”中再续辉煌;普洱茶绝对是2013年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茶类,没有之一……
这些新闻事件都是2013年茶市抢头条行动的胜利者,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如何“战胜”汪峰,成功赢得行业头条。
“双11”天猫茶叶卖疯了
[新闻回放]
从2009年至今,“双11”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2013年“双11”天猫令人咋舌的成交额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350亿元的总销售额,比2012年“双11”的191亿元增长54.5%。
在2012年一些茶企创造线上销售奇迹的光环下,多家茶企在2013年“双11”中集体发力。据权威资料显示,2013年“双11”当天,茶叶类目销售额为92491056元,与2012年“双11”32646307元的销售额相比,增幅高达283%;销售前十依次为龙润、大益、艺福堂、中闽弘泰、八马、彩程、宏源馨、新意号、天福茗茶、中茶。其中,排名第一的龙润在“双11”当天的销售额金额约为1101万元,销售商品数量在13.5万左右。
[观点]
时下,“电商企业品牌化,品牌企业电商化”成为流行,茶叶行业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契机。“双11”大促销活动,正面作用效果明显,对于茶叶商家的产品销售、品牌宣传、团队磨合、企业内功锻造等意义重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消费人群年轻化、生活网络化、实体店成本上涨等因素下,茶叶电商化大有前途,同时也是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据淘宝相关指数显示,目前茶叶产品的消费人群虽然仍是中高年龄为主,但年轻人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规定
茶叶农残新标准出台
[新闻回放]
2013年3月1日,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新标准正式实施,成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上市销售的茶叶产品必须符合25项农残标准。专家表示,我国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基本上根据产业质量状况制定,相比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标准,我国茶叶标准中的一些指标相对更严。
[观点]
近年来,茶叶行业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不时见诸报端,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茶业市场可谓遭遇了多重危机,茶叶农残超标等质量问题是其一。
新标准的实施,将为茶叶生产中合理用药和对茶叶产品实施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定的技术支持,整个行业也将迎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契机。而且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规范市场,必将能够促进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应该对茶叶安全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农残、稀土含量是允许存在的,只要量不超标,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出现超标的是个别样品,并不是所有茶叶都不安全。为此,消费者不必谈虎色变。
茶博会何去何从?
[新闻回放]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茶博会每年有百余场次。一线城市一年下来茶博会有10多场。二线城市如东莞、佛山等地有近10场之多;三四线城市也纷纷举办茶展或茶文化节。如此下来,每年大大小小的以茶为题材的展会将超过200个,让参展企业疲于奔命,消费者无所适从。而且如今过多过滥、档次不高、费用不低、效果不佳的茶展也让众多参展茶企无奈至极。当然,国内几大公认的品牌茶博会,比如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北京茶博会,无论从规模、人气、效益方面都不错。可见,通过提高办展质量和服务,打造金字品牌才是茶博会的出路。
[观点]
总体看来,目前茶博会呈现“三多”现象,即展览数量多、主办单位多、行业重复办展多,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但随着茶展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竞争的加剧,茶展产业的“三多”逐步发展为“三少”,即茶展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但茶展规模将越来越大,办展单位会越来越少,而有实力、有影响、资金雄厚的办展单位越来越多,重复办展现象逐渐减少,但品牌茶展将越来越多。
高端礼品茶消费量价齐跌
[新闻回放]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接连不断出台的反对“四风”的系列举措,促使公务消费清风由政府吹向地方,并涌向经济领域。
受政策调整影响,2013年高端礼品茶的定制市场全面遇冷,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除云南普洱茶和福鼎白茶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外,其他茶类的大宗茶保持平稳增长,高档名优茶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间,不同茶类幅度略有区别。
[观点]
2013年,宏观政策不断影响着茶市。2013年4月,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一边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一边是“国八条”等政策的持续影响,众多茶企在2013年集体陷入迷茫。往年各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一直都是高端茶的主要消费群体,新政策出台后,一些主做政府礼品茶的茶企销售受到很大影响,但就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这非全是坏事。因为“国八条”的出台,有利于价格的理性回归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为促进中低档大众消费茶的增长提供了契机。
茶企上市热降温
2013年3月29日,证监会公布包括华祥苑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企业终止IPO审查。这是继1月安溪铁观音集团IPO审查终止后,
[观点]
2013年已然过去,多家茶企梦断资本市场,从中说明了茶行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还有待资本市场认同,引发了茶企上市融资诸多疑虑,各地茶企被迫放缓上市步伐或寻求其他融资途径,谁是“中国茶业第一股”至今仍是悬念。业内人士称,为谋求上市,茶企需提前3至5年准备,在这过程中,企业除了动用大量财力、精力,进行企业包装、延伸生产、研发等产业链,并打通各路关系,可见上市之路困难重重。
金骏眉商标案终审
[新闻回放]
2013年12月1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金骏眉”商标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金骏眉”为茶叶的通用名称,不予核准注册,为长达6年之久的“金骏眉”商标案最终画上了句号。根据商标法规定,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缺乏显著特征的,不能作为商标注册。
[观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金骏眉”品牌终结的判决结果,注定了所有人都是输家。首先,正山茶叶公司最终未能捍卫这个曾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的品牌。其次,商标异议人桐木茶叶公司同样也是输家,最终一起输掉了“金骏眉”商标。第三,桐木关之外的其他茶企同样也是输家,随着没有主人的“金骏眉”被滥用,注定了最终没有人可以通过它获取利益。最后,消费者是最终的输家。品牌代表一种产品保证,对于商家有约束力和推动力的作用;而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识别,用最快时间选购到好的商品。
当“金骏眉”不再作为一种品牌,而成为一种茶叶的通用名称时,它将被泛滥使用而没有品牌约束,那么消费者将几乎无法再买到纯正的金骏眉。从这一角度上讲,“金骏眉”作为商标存在比不能作为商标更有意义。
普洱茶再现“疯涨”行情
[新闻回放]
嘉德2013秋拍,一筒福元昌圆茶以1035万元的天价成交,再度刷新老茶交易纪录。在2013广州秋季茶博会上,一筒“百年龙马同庆号”标价也达到了800万元。
在大起大落沉寂多年后,普洱茶在2013年再现疯涨态势,部分品种短
[观点]
在2013年,普洱茶绝对是收藏投资品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普洱老茶持续走热释放出的信号表明,继2007年茶市崩盘以来的新一轮老茶炒作渐入高潮,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过,2013年普洱茶的疯涨态势与往年不同,主要是成品大益茶和其他一些概念茶,如古树、大树、山头茶受追捧。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随着普洱茶整体市场的发展,在大众市场的基础上,将逐渐形成以年份茶市场和小产区市场为主体的中高端市场。
业界普遍认为,从2013年秋茶价格来看,出现倍数涨幅似乎很难避免,估
茶产业转向深加工
[新闻回放]
目前全球茶叶已经供过于求,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中国茶产业产能过剩明显;近年来,欧盟多次提高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农残检验标准,许多出口茶企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讲究一冲二泡慢饮的传统饮茶方式受到挑战。
“方便快捷和健康将是消费者更加注重的两个方面,所以未来茶叶产品也将朝着这两个方面进行发展。”专家认为,中国茶产业将通过深加工走上转型之路。
[观点]
目前看来,国内茶叶深加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专家认为,无论是即溶茶、茶饮料,还是速溶茶、袋泡茶,这类茶叶深加工产品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将成为国内茶叶深加工的一个方向。而茶叶内部的物质正在不断被证明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而且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更高,也应成为茶叶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茶叶深加工面临资金、人才、技术及营销等难题,这有待整个产业去破解。
星巴克开“茶吧”
[新闻回放]
2013年10月,星巴克第一家“茶吧”在美国曼哈顿正式开门营业。该“茶吧”位于曼哈顿上东区,该地区向来是富商巨贾云集之地。
星巴克集团CEO
[观点]
众所周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祖宗”,茶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虽然如火如荼,但在国际舞台上,却一直举步维艰。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而且文化附加值低,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对此提高重视,规范茶行业并增加监管,远离农药残留超标丑闻,严管茶叶出口质量,扶持茶企,并加强中国茶文化的宣传,打造如同星巴克一般影响力的茶品牌国际连锁店,将中国茶卖得风生水起。当然,过程将是非常艰难。
全国茶叶产区继续增产增收
[新闻回放]
去年三四月份,正值春茶采摘高峰期,东部各地茶园遭遇霜冻灾害;七月下旬以来,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等地持续干旱,不少茶园遭遇不同程度旱灾,以致茶农损失严重,影响夏秋茶及明年春茶产量。
不过,据农业部统计,虽然灾情不断,由于各地新增茶园面积、加强茶园管理、及时组织采茶,2013年全国茶叶生产仍然持续增产增收。全年全国茶园在前年增加230多万亩的基础上继续大幅扩大,增加285万亩,达到3729万亩,增长8.3%。全年干毛茶总产量可望达到191万吨,比前年增产11万多吨。干毛茶总产值可望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前年增加近100亿元。
[观点]
在自然灾害影响下,全国茶叶生产仍然持续增产增收固然是个好消息。不过,虽然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全国茶叶平均单产水平仍继续下降,而且茶园面积盲目扩大的问题日益严重,行业仍受到产能过剩、采工紧缺、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跌等问题困扰。在茶叶出口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依靠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增量来维持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是有限的。茶叶产销矛盾、用工矛盾也将会日益突出。如果不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限制茶园面积的发展,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经济效益和消费市场培育上来,茶贱伤农情况很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