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城镇化要体现地域文化内涵

网友投稿  2014-02-12  互联网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乡愁”这一带有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顺应了世情人心。观照“乡愁”,如何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审视“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记者走访了农民、学者和政府官员。

  未雨绸缪传承乡村文化

  春节前,国务院批准陕西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明年不用外出了!”春节前从上海回乡的农民刘建设谈起来年的打算,脸上满是笑容。农民们憧憬着家门口的城镇化,这样自己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

  作为文明古国,乡村既是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和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黎荔认为,乡村文明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在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深受强势的城市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受到冲击,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及“商业旅游性破坏”,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城市发展、城市建筑和城市布局趋同,出现千城一面、风貌雷同的现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挑战。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蓉表示,我们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乡土文化断裂,如果城镇化浪潮让人们都进入城市一元文化,那么这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致命打击。所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未雨绸缪。

  “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而在2005年还有约5000个,7年消失了近一半。”刘蓉提出,“消失的不仅仅是村庄,而是一种传统、一种民族符号。”

  文化和环境一个都不能少

  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在他的署名文章中,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列为新区建设的头两项要求。他指出,西安和咸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新区内有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遗存,是国家级历史保护遗址。怎样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存和文化资源,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他重申,西咸新区从规划开始就坚持生态立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城镇化不是“圈地盖楼”,每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内涵。西咸新区常务副主任、党工委书记王军认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应该就是“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当你走进西咸新区这些位于乡村的中小城镇,你会感到不是在城市,倒像是身在美丽的乡村。”

  对于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传统村落,有学者建议应该完整保留其古建筑风貌和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纯朴的民风、民俗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告诉记者,我们可以借鉴欧洲古建筑保护中的经验,保存建筑的艺术价值,保持其外貌和城市风貌不变,但建筑的内部设施要现代化,使得现在的人们住在传统建筑里依然觉得很舒适。陕西韩城市党家村、榆林市白家硷乡贺一村、佳县佳芦镇神泉村等古村落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宅子、院子,城镇化过程中对这些宅院进行改造时可以借鉴欧洲经验,保持原貌,将现代设施接入传统建筑,增加居住者的舒适度。

  新型城镇建设不但在风格上要有魅力,在产业发展上也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化的特色产业,努力保持和发挥好自身个性化特色,实现城镇化建设和“乡愁”文化保护的组合效果,让城镇化的产业更符合本土文化。“乡村旅游应实现资源产品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在新、奇、特上下功夫。”礼泉县常务副县长杨冲锋说。近年来,礼泉县袁家村充分挖掘陕西关中乡村流传下来的民俗、手工、食品等传统文化,加以引导和改造,在浓郁乡村文化的底色中融入现代理念,从而开拓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与体验的生态人文旅游项目,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乡村手工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丰富和促进城镇产业经济发展繁荣;同时,使人们逐渐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养成尊重乡村风俗、爱护乡村文化、崇尚乡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认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一大批有传承文化、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有民族特点的“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镇将现身于华夏大地。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2-12/6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