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五位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网友投稿  2014-01-24  互联网

  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为此,记者走访了我省5位与“三农”有关的专家学者,现将他们对一号文件有关侧重点的解读刊出,供大家学习借鉴。

  保障粮食安全地方有责

  省社科院院长 宋亚平

  中央一号文件把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研判的战略性决策。

  从国际政治上讲,粮食是战略物资。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全球30多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全球年粮食贸易量仅为中国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强。13亿人口的中国,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观国内形势,粮食“十连增”掩盖了不少矛盾。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大片优质良田被征用;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退耕还林、还湖力度加大;大批年轻人进城,农村劳动者素质下降,等等因素,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不高,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加上受GDP锦标赛和效益主义影响,一些地方放松了粮食生产。一号文件 指出:“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粮食安全是中央的责任,也是地方的责任,保障粮食安全,地方各 级义不容辞,要纠正粮食安全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

  长期以来,粮食价格受到管制,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 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改革粮食价格,让市场说了算,既照顾低收入阶层,又照顾农民利益。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贺雪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在当前阶段,城市不可能为所有进城务工经商农民提供既体面安居,又有高收入的稳定就业机会,国家也不可能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在城市安居所需的高额保障。在现阶段,农民进城就业和安居并非易事。

  农民市民化是一个缓慢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有耐心,更要有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可以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高收入的稳定就业机会。

  大量农民进城,靠过时的城市和农村户籍来管理人口显然已不合时宜。同时,过去城市户籍中附带福利基本上已被剥离,户籍更多只是具有管理意义。相 反,农村户籍中还有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三项重要福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既要保障农民现有的三项福利,又要为他们在城市获得与市民同等权利。

  当前城市人口社保、低保与农村社保、低保金额上有一定差异,这有合理性,因为城市人口没有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这三项福利。

  送給農民“八個土地紅包”

  省委政研室改革處副處長 余愛民

  中央一號文件中,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塊土地改革”,是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創新理論指導下的改革,是按市場規律要求還權讓利於農民,它所體現的是市場公平正義。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具體說是以土地權利為主的財產權利。首先是穩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變,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其次是放權,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放權。再次是同權,主要是指城鄉集體建設用地同權。

  土地改革給農民送了“八個土地紅包”:一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現“三同”﹔二是完善對被征地農民補償安置、特別是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三是增加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四是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五是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六是 保障集體財產收益分配權﹔七是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八是試點推進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

  一號文件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達到“三同”,其更大的意義在於為今后農村土地改革指明了一體化的方向。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是主題

  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 鄒進泰

  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把握的要義是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 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四化同步”,農業仍是短腿,農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打破局面需要更深入的體制突 破。保護農業資源、保障農民利益需要更剛性的制度保障。完善和創新鄉村治理機制,讓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跟上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步伐成為當務之急。總之, “三農”發展的很多難題,不靠改革破解不了﹔農村生產力發展,不靠改革適應不了﹔農民群眾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實現不了。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 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號文件一系列改革措施,重大問題歸根到底都涉及農村土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新亮點,涉及農業支持政策核心的提高補貼精准性問 題,必須從農村承包地確地確權確股著手。如何補?補多少?補給誰?補貼的精准性和指向性需要進一步明確,讓好政策惠及所有種地農民,培育出更多專業大戶。

  公共品要考慮農民需求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郭亮

  “健全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中央一號文件抓住了當前農村社會公共品提供中的牛鼻子。建設農村公共品,離不開國家資金投入,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國家投入要與農民的合作相結合。農村人口分布鬆散,公共品供給成本更高。僅靠國家投入還不足以解決農村所有公共品和公共服務問題,必須發揮農村社會能 動性,大型的農村公共品供給依靠國家投入,小型的公共品供給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需要農民之間的合作。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住戶付費、村集體補貼、財政補助 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是比較務實的一項選擇。

  現在,農民最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務是什麼?國家資金投入前必須做出合理選擇。怎樣將資金利用效率發揮到最優,避免農村公共品建設中的浪費,國家的資金投入必須與鄉村治理機制的創新結合起來,以制度化的方式讓農民真正參與到公共品的建設中來,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現在,農村村庄之間的分化也因國家投資的方向而逐漸拉大。在示范村,各個部門的專項資金扎堆,公共設施日益完善,而很多村庄卻失去了機會,農民對此不滿意。公共品的投資要在地區內部實現相對平衡,防止“好事”為地方社會帶來負面效應。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1-24/6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