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水田耕整地不能再“挖坑”了 机器追大追小都不好合适才最好

网友投稿  2014-01-09  互联网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0%、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稻谷总产量每年近20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世界稻谷总产的35%,在国内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内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到2010年国内平均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0%左右。但多年机械化耕整地,造成部分水田机耕地区水田泥脚(硬底层)逐年加深,有的地方已出现拖拉机无法下田现象,造成一些水田不得不撂荒。对于此等现象如不能尽快加以重视,任其继续无疑将对“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个考验。

  据了解,湖南汩罗市中天龙舟农机有限公司针对泥脚连年加深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研发,2005年首创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首款样机。随后经几年改进完善,2010年、2011年两款机型通过鉴定并投放市场,今年又推出2.8米幅宽的机型。这几款机型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农民的热捧。农民看中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好用能挣钱,更主要的是看好其概念定位——农田耕作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机器。它对水田土壤的压力只有不到1.9牛顿/cm2,相当于人站在地上的1/2左右,是70马力拖拉机的1/40左右。但对该款机器有人甚至专家认为它结构太过简单、智能化程度不高、功能太单一,但市场(农民)认可它。为什么会对它有如此大的认识差距?记者利用不久前一次会议的机会,在汩罗市采访了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术平。

   1水田耕整地为何拖拉机越用越大 

  在谈到为何国内在水田耕整地作业机械使用上会越来越大时,王术平介绍说,国内特别是南方山地丘陵地区面积大,占整个国土面积近70%,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的地形地貌极其相似。日韩早已完成水田全程机械化的进程。但观其农业机械化现状,多为中小机型机械,特别是日韩水田的大型机械作业并不多见,履带式行走是其主要方式。

  水田耕作中,旋耕这一块占整个水田工作量的40%左右。国内机械化发展起步比较晚,一上来接受的就是欧美大马力、大机械、高效率的观点。因此,有一定规模作业面积的生产者往往在水田耕作中追求大轮拖配旋耕机,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作业效率高,速度快,智能化程度好。一台40马力的轮拖在地里就可以拉着旋耕设备跑得飞快,一天的作业效率也好得惊人。但受水田作业方式所限,一般田块不会太大,机械耕作线路年年相对固定。因此没多少年下来,机械的泥脚越来越深。小马力轮拖很快就不行了,下田就托底。走不动,没办法只有上大机器。40马力不行上70马力,70马力再不行上90马力的,以致有的地方用到100多马力拖拉机耕整地。年复一年的固定线路碾压,泥脚一年深似一年,在稀烂的软泥下面形成一条条看不见的暗沟。到后来其他机械下不去,一下去就托底,大机器下去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很容易翻车,机具也难以完成耕整地作业,导致水田最终退耕荒芜。王术平讲。

   2机器追大追小都不好合适才最好 

  近些年,记者跑过不少农场和合作社,大多数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一般只要有一定实力,都会把眼光瞄向大马力的机械。在东北地区,不少农场和实力强的合作社其机械化程度已接近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那么,这种现象如何?可以肯定说,对一般旱田作物,其作业效率,智能化程度十分可观。一台超大马力拖拉机,一天作业面积在几千亩地,代表着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但并非这种方式就一定好。去年,东北地区出现大面积涝灾,眼看秋后到手的庄稼就要在地里泡汤。结果全国多省区市驰援,万台履带式收割机“闯关东”,才保住了东北“大粮仓”一年的收成。

  但这也并非说小就好,我国南方不少地方还是小型机械化作业。它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不安全,人在水田里行走,本就不稳,还要操作机械,很容易发生事故,农民把手扶式拖拉机配挂旋耕机戏称作“割腿机”,可以看出也不是越小越好。通常而论,合适才好。就水田耕整地而言,太大了不好,小了同样难堪。

  中天龙舟在国内首创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不仅采用了前驱动行走提高了旋耕机的抗下陷性能,同时还运用硬质橡胶履带自走式代替轮式行走,增大了着地面积,有效地保护了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整机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操作平稳。同时兼有旱耕土块细碎,水耕泥料浆足,耕后地表平整,杂草留茬覆盖良好,耕深度一致。履带式自走旋耕机压力只有1.9牛顿/cm2,相当于人站在地上的1/2左右压力,差不多是拖拉机对土壤压力的1/20以下。2013年出的2.8米幅宽的履带式自走旋耕机相当于过去100人驾100头牛,是手扶拖拉机耕整作业的33倍。一个熟练的机手只需2分钟就旋耕一亩地,一天能干到300亩地,相当于一台70马力轮式拖拉机的作业效率。它第一次旋翻耕实现青苗及稻草的覆盖,第二次把表面打平,上面起浆。专利技术的翻刀将土壤打成4~8厘米团状颗粒,增加了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生长,产量要高于其他地块产量5%,且使用寿命超过其他旋刀的4~5倍。

  对自走式旋耕机很难用语言来定位它是大是小才好,只能说合适就好。东北地区“旱改水”后在机械使用上已经有了小型化的趋势。王术平坚信,水田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保护性耕作技术肯定会代替粗放、不科学的耕作方式。

   3操作简单与高智能化不可笼统论短长 

  对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结构而言,非常简捷。打开机器盖子,记者只见里面仅有变速箱、皮带轮、连杆等动力装置,完全没有以往看惯了的农业机械的各式电气装备。也就是因为简化,才会有人认为它结构过于简单,缺少高智能化的科技含量。

  对此,王术平可不这么认为,最简单、最可靠才是最好的,公司如果将集成的模块化电路加到机器里,使原本十分简练的驾驶复杂化,使成本大幅度上升,使用者会觉得有意义吗?“我认为,越是简单的,越是好操作,易学易懂易掌握的,才是好的。当然,我们会考虑在现有的机械基础上,再追求驾驶的轻松化。自走式旋耕机在行走、密封垫、旋刀等技术上有9项设计专利,其运行方式上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检测结果表明,其耕深稳定性达到90%(国标85%)、碎土率达到61%(国标50%)、植被覆盖率达到93%(国标55%)。”

  4专用机与多功能机优劣农民有定夺  

    湖北荆州沙市区观音镇泗科所和三湖农场都是履带自走式旋耕机试验单位。据试验负责人说,履带自走式旋耕机通过性好。作业效率可与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相抗衡,同时保留履带拖拉机接地比压低、牵引力大等优点,弥补了轮式拖拉机水田通过性能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广、效率高、操作方便、水田通过性能好等特点。效率较高,故障率低,可靠性较高,犁刀使用寿命也较长,经济性较好。一般两年内即可收回购置成本,从使用的角度而言具有推广价值。

  目前,履带自走旋耕机还属于一种专用机,基本用于耕整地,兼具起垄功能。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款专用机,用途过于单一。尽管中天龙舟王董事长表示日后有计划加强其他功能开发,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对于专用机和多功能机不能以使用频率来谈孰优孰劣。世界三大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旗下的产品其实大多是专用机,但它们在使用中的确经受住了考验。

  有位业内老者告诉记者,2006年和2007年,国家对于小麦机减少了补贴,着重加大了玉米机补贴。不少企业开始推出小麦和玉米兼用的多功能机械。但很快实践证明,这种转换非常不成功,小麦玉米多功能机没多长时间就淡出市场,可以说是农民机手否定了它,农民对它“一票否决”。

    5产品好不好该由市场(农民)说了算  

  中天龙舟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高效率、低油耗,使它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2013年益阳市笔架山乡机手邱正良购买了一台2.3米幅宽旋耕机,当年作业面积2000多亩,按当地90元/亩计,毛收入20万元,仅仅一年的时间,邱正良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14万元。也是2013年,黑龙江依安县王洪雨机手购买同样一款旋耕机,两天耕地225亩,收入21500元。

  目前,中天龙舟旋耕地在湖南保有量高的地区达30%,一般地区也有10%以上。据王术平讲,中天龙舟现已有耕整机、收割机和运输机械,正在研制的插秧施肥一体机不用多久也会生产。届时,配套机械系列成型后能支撑夫妇两人的家庭农场轻松地达到不请人年种植1000亩水稻的生产能力,超过日本300多亩家庭农场的生产能力。

  也有部分水稻业界人士对该机似乎不以为然,对农民需求大、市场又看好的产品并不认可,看着国产的东西总觉得对不上眼。而有行业管理者点出,未来农机产品的好与否不应由任何人说了算,要由市场,也就是产品的最终使用人——农民说了算,由效益来说话,由农民来评判。不然,就没办法解释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推出后,迅速被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区机手热捧、大量出口东南亚各国的事实。此款机型对保护性耕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推广中依旧颇有难度。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1-09/6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