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指出,现代农业的破局之道就在于,企业应该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但柳传志亦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农业的运作方式必然导致上亿农民“改行”,农民就业问题则是国家层面必须要解决的。
近年来,产业大佬们纷纷“务农”,让农业这一投资“富矿”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不过,在2013央视财经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亦从农业投资细分领域及工商企业如何与农民相处等角度为热情的产业资本敲了敲警钟。
韩俊认为,现代农业是用新的、更优的生产要素、更先进的经营模式改造传统农业,而工商企业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目前,除了大家熟知的产业大佬柳传志、丁磊、王健林等涉足农业领域外,还有不少从事房地产、建筑、医药等领域的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韩俊认为,这其中不乏盲目跟风者,根本“不知道农业的水有多深”。
韩俊认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首先需要准确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明确了两个“鼓励”,其中提到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韩俊称,“适合”二字分量很重,从全世界来看,家庭经营是农业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经营方式,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不是要替代农民。因此,并非农业的每个领域或每个环节都适合工商资本进入。
同时,从投资收益角度讲,企业对自己的投资领域也必须有清晰的规划。他举例称,企业不能跟农民竞争种粮食,“企业如果租农民的土地种粮食,一亩地东北租金800块钱,中部地区1000块钱,沿海1500块钱,企业就算再有本事,租农地种粮食也赚不到钱。”
此前,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涂圣伟曾撰文称,有五大农业领域适合企业投资。一是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殖业,比如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业等;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三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大宗农产品市场储备。
由于资本对小农户有挤出效应,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也曾引起业界担忧。虽然资本的涌入对于小农运作模式的淘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率,但由于我国仍有大量农民在农业领域就业,农业是这部分群体的生计来源,且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仍不健全。
韩俊进一步指出,现代农业的破局之道就在于,企业应该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他介绍称,当前我国有2亿3000万农户,其中种地的农民约为1.6亿人,工商资本进入之后,一旦搞规模经营,“北方一个农户可种120亩地,南方一个农户可种50-60亩地,从技术上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却面临着在一两年内将一亿多农民从土地上转移的问题。”他认为,联想、新希望等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发展农业大户等对接方式就值得借鉴。
不过,柳传志亦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农业的运作方式必然导致上亿农民“改行”,而工商企业能够解决的是提供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运作模式,农民就业问题则是国家层面必须要解决的。“我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最大的成本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如果我们把这些劳动力有效转移到服务行业和其他行业去,实际上是国家的一笔财富。”柳传志称。